[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多锅烹饪煲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97701.1 | 申请日: | 2013-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9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义良 |
| 主分类号: | A47J27/12 | 分类号: | A47J27/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4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烹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节能多锅烹饪煲,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食物烹饪装置,也是一种特别的可以同时完成对饭和菜等其他食物的烹饪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或者市场上常见的传统电饭煲,只能做饭,没有保温层,或者保温层的保温效果差,能耗高;加热装置通常置于锅体底部,导致煲内食物容易受热不均匀,影响食物的口感。在快餐行业中,一般做法是将米饭和菜肴分别烹饪好,然后再分别装入餐盒中,耗费时间长,人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多锅烹饪煲,通过对食品加热的方式的一种改进,即可实现通过一次加热,就同时完成了对托盘中米饭和菜等食物的烹饪,而且加热完成后,食物可直接食用,避免了食物的二次污染,还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和控制烹饪的温度,以保证食物的美味口感,非常实用,而且能够真正达到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多锅烹饪煲,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部的保温罩、底座、加热棒、至少一个托盘以及温控器,其中,所述保温罩垂直连接于底座外侧边缘,所述加热棒与底座中心垂直相连;所述托盘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至少一个托盘穿过所述加热棒依次置于底座之上,所述加热棒内置有碳纤维材料制成的加热丝,所述加热丝发射中波长的远红外线对烹饪煲内部进行加热;所述托盘上面按圆周均匀分布设置有偶数个锅底座,所述远红外线的波长为8μm-14μm。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托盘为圆形,所述托盘的通孔设置在偶数个锅底座的对称中心,在通孔的外圈、偶数个锅底座的内侧设置有垂直连接于托盘下方的圆形挡板,所述挡板的高度为12-16mm。所述挡板的作用是挡住一部分加热棒散发的红外线热量,避免这部分热量作用于小锅的上部,以免菜肴中的一些酱油等调味汁受热过度沾染锅壁而造成不好清洗的缺点,加入挡板后,烹饪完的小锅没有难以清洗的污渍,降低了清洗难度。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托盘上设置有六个锅底座,可放置六个需烹饪的小锅于锅底座上;所述锅底座为圆形,按圆周均匀分布有三个三角形凸起作为托住小锅的支点,相邻的三角形凸起的边缘之间形成有供热量快速进入小锅底部的槽。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温控器与加热棒中的加热丝相连控制加热丝工作或停止,所述温控器为温度突跳开关,突跳温度设置为86-90℃。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还包括指示灯或者蜂鸣器,所述指示灯或者蜂鸣器与温控器相连,当温控器断开加热丝时,指示灯熄灭或者蜂鸣器鸣叫以提醒工作人员烹饪煲工作已经完成。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托盘为十一个,从下往上第一至第二个托盘为汤类烹饪区,第三至第五个托盘为蔬菜类烹饪区,第六至第八个托盘为荤菜类烹饪区,第九至第十一个托盘为米饭烹饪区。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保温罩内置有保温玻璃棉。
工作原理:使用前只需将调配好的各类菜式和米饭分别放在已经划分的托盘上,加热棒的碳纤维加热丝通电后,对烹饪煲内部进行远红外加热,上层的米饭烹饪区受热后产生蒸汽,蒸汽沉降后又逐渐进一步加温下层各类菜式烹饪 区,这样即可同时完成对各种不同菜式的加热烹饪,待烹饪完成后可以直接食用,而不需要二次装盒,大大提高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
发明优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对加热方式的改进,可实现通过一次加热,就同时完成了对托盘中米饭和菜等食物的烹饪,使能耗大大降低,而且可以提高效率,通常只需30分钟即可将米饭和饭菜完全烹饪好;食物加热完成后,可直接食用,避免了食物的二次污染;通过外部保温罩倒扣在底座上,形成一体式密封煲体,传热和保温效果好,能够真正达到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底座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托盘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局部剖面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标示以下部件:
1:保温罩;2:托盘;3:小锅;4:加热棒;5:底座;6:温控器;7:保温玻璃棉;8:加热丝;21:挡板;22:通孔;23:锅底座;24:三角形凸起;25: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一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义良,未经李义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77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