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FPGA的场景非均匀性校正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5686.7 | 申请日: | 2013-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68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顾国华;张桥舟;陈钱;隋修宝;钱惟贤;何伟基;路东明;于雪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fpga 场景 均匀 校正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基于FPGA的场景非均匀性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每帧原始图像数据叠加上参数存储SRAM中的校正参数,将校正后的图像数据送往监视器进行显示;
步骤2,将校正后的相邻两帧图像数据依次存入图像存储SRAM的低地址和高地址;
步骤3,确定图像存储SRAM中两帧图像数据各自的行投影向量和列投影向量,对形成的四个投影向量分别进行滤波,并存入与各投影向量对应的内部RAM;
步骤4,根据内部RAM中存储的投影向量,确定两帧图像对应行投影向量之间的行相关矩阵、两帧图像对应列投影向量之间的列相关矩阵,并得到两帧图像的相对位移;
步骤5,判断相邻两帧图像的重叠区,确定该两帧图像的最小误差矩阵,并更新参数存储SRAM中的校正参数;
步骤6,参数存储SRAM中属于相邻两帧图像的重叠区的校正参数更新完成之后,返回步骤1,对新一帧图像进行非均匀性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FPGA的场景非均匀性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将每帧原始图像数据叠加上参数存储SRAM中的校正参数,具体为:对输出的原始图像数据Yn(i,j)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图像数据Xn(i,j),校正公式如下:
Xn(i,j)=wn(i,j)·Yn(i,j)+bn(i,j)(1)
式中,bn(i,j)为第(i,j)个像元的偏置校正参数,wn(i,j)为第(i,j)个像元的增益校正参数,i为行序号,j为列序号,下标n表示第n帧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FPGA的场景非均匀性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确定图像存储SRAM中两帧图像数据各自的行投影向量和列投影向量,对形成的四个投影向量分别进行滤波,并存入与各投影向量对应的内部RAM,以上三步采用多级流水线数据排布结构,具体过程为:
步骤(3.1),将滤波器用查找表的形式存放在FPGA中;
步骤(3.2),从图像存储SRAM中按照行或列的方向进行寻址,确定该行的行投影向量或该列的列投影向量公式如下:
式中i为行序号,j为列序号,px(i,j)为该幅图像坐标为(i,j)的像素值,x表示相邻两帧图像的序号且x=1,2,下标1为低地址图像即第n-1帧图像的序号,下标2为高地址图像即第n帧图像的序号;M为图像总行数,N为总列数;
步骤(3.3),每得到一行或一列的投影向量后,利用查找表中对应滤波器对该投影向量进行滤波;对于列投影向量滤波公式如下:
对于行投影向量滤波公式如下:
式中,δrow为行方向位移最大值,δcol为列方向位移最大值;
步骤(3.4),将滤波后的投影向量存入对应的内部RAM,循环步骤(3.2)~(3.4)直至行寻址和列寻址均遍历两帧图像;其中低地址图像的行投影向量存入第一内部RAM,低地址图像的列投影向量存入第二内部RAM,高地址图像的行投影向量存入第三内部RAM,高地址图像的列投影向量存入第四内部RA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FPGA的场景非均匀性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两帧图像的相对位移,具体确定过程如下:
步骤(4.1),确定第一内部RAM和第三内部RAM中两帧图像对应行投影向量之间的行相关矩阵Cofrow(i),以及第二内部RAM和第四内部RAM中两帧图像对应列投影向量之间的列相关矩阵Cofcol(j),公式如下:
式中,下标1为低地址图像序号,下标2为高地址图像序号;
步骤(4.2),获取行相关矩阵Cofrow(i)的最小值以及该最小值对应的行位置信息、列相关矩阵Cofcol(j)的最小值以及该最小值对应的列位置信息,然后确定两帧图像的相对位移,如下式所示:
式中,drow为行偏移向量,dcol为列偏移向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FPGA的场景非均匀性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判断相邻两帧图像的重叠区,确定该两帧图像的最小误差矩阵,并更新参数存储SRAM中的校正参数;以上三步采用多级流水线数据排布结构,具体过程为:
步骤(5.1),根据步骤4所得两帧图像的相对位移,判断相邻两帧图像的重叠区,分别确定图像存储SRAM中低地址区的重叠区寻址范围和高地址区的重叠区寻址范围,包括以下4种判断:
若drow<0且dcol<0,则:X1=(1-drow)~N,Y1=(1-dcol)~M,X2=1~(N+drow),Y2=1~(M+dcol);
若drow<0且dcol>0,则:X1=1~(N+drow),Y1=(1+dcol)~M,X2=(1-drow)~N,Y2=1~(M-dcol);
若drow>0且dcol<0,则:X1=(1+drow)~N,Y1=1~(M+dcol),X2=1~(N-drow),Y2=(1-dcol)~M;
若drow>0且dcol>0,则:X1=1~(N-drow),Y1=1~(M-dcol),X2=(1+drow)~N,Y2=(1+dcol)~M;
其中,drow为两帧图像的行偏移向量,dcol为两帧图像的列偏移向量;M为图像的行数,N为图像的列数;(X1,Y1)为图像存储SRAM中低地址区的重叠区寻址范围,(X2,Y2)为图像存储SRAM中高地址区的重叠区寻址范围;
步骤(5.2),根据图像存储SRAM中低地址区的重叠区寻址范围和高地址区的重叠区寻址范围,确定两帧图像的最小误差矩阵:
①采用校正后的第n-1帧图像去配准第n帧图像,依次从两个图像存储SRAM中读取重叠区对应位置的像素值并相减,误差矩阵en(i,j)如下式所示:
en(i,j)=Xn-1(i-drow,j-dcol)-Xn(i,j)(7)
式中,Xn-1(i-drow,j-dcol)为校正后的第n-1帧图像和第n帧图像的重叠区;i为行序号,j为列序号,下标n表示第n帧图像;
②将得到的结果求取绝对值并与阈值α进行比较,且50≤α≤200,若大于该阈值,将误差矩阵中该位置的值置零;若小于等于该阈值,将误差矩阵中该位置的值保留,得到修正后的误差矩阵;
③确定新的校正参数,公式如下:
bn+1(i,j)为更新后的偏置校正参数,wn+1(i,j)为更新后的增益校正参数,a为学习速率系数且1≤a≤2;
步骤(5.3),将更新之后的参数存放到参数存储SRAM中相应的位置上,循环步骤(5.2)~步骤(5.3),遍历图像存储SRAM中低地址区的重叠区寻址范围和高地址区的重叠区寻址范围,更新参数存储SRAM中重叠区的校正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568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吹塑薄膜成形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用于D2D发现的方法和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