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器组合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95105.X | 申请日: | 2013-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0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游万益;戴宏骐;洪永炽;刘阔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 | 分类号: | H01R13/64;H01R13/02;H01R13/46;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42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连接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以与外部设备交换信息、数据等。电连接器一般包括本体、收容于所述本体内的若干端子以及遮覆于所述本体外侧的外壳。现有电连接器通常包括插头连接器及与所述插头连接器相对接的插座连接器。
为了满足电子产品传输信号稳定、传输效率高的要求,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需要稳定对接。然而,现有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时,容易发生误触,进而影响了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对接效果。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该电连接器组合不仅可防止误触,同时散热效果较好。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
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本体以及收容于所述插头本体内的若干插头端子,所述插头本体上开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供所述插头端子穿设而过,每个所述插头端子均具有接触部和焊接尾部;
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以及收容于所述插座本体内的若干插座端子,所述插座本体上开设有若干端子收容通道供所述插座端子穿设而过,每个所述插座端子均具有接触端和焊接尾端;
其中,所述插头连接器的端子收容槽内延伸有收容板,所述插头端子成对设置,且所述插头端子的接触部分别安装于所述收容板两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板上朝向所述插座连接器方向形成有头部,所述头部具有前挡部,藉以形成T型截面,以防止非匹配的插座连接器误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头连接器的插头端子包括第一插头端子与第二插头端子,所述第一插头端子成对设置,一对所述第一插头端子的接触部分别附着于所述收容板的上下两个表面上且藏于所述前挡部后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头连接器的插头本体上形成有用以收容所述第二插头端子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内延伸有舌板,所述第二插头端子分别分布于所述舌板的上下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头连接器的端子收容槽内还设置有若干散热槽,所述散热槽对称分布在所述收容板上下方向上,且沿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对接配合的方向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座连接器的端子收容通道由四个侧壁围设而成,在至少一对相对而设的侧壁上形成有散热通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壁包括顶壁和底壁,所述散热通道形成于所述顶壁和底壁上,且所述散热通道自前向后贯穿整个所述插座本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头端子接触部和焊接尾部之间开设有至少一个散热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座端子接触端和焊接尾端之间开设有至少一个散热孔。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可防止与插座连接器发生误触,同时散热效果较好。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插头连接器,用以与插座连接器对接,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本体以及收容于所述插头本体内的若干插头端子,所述插头本体上开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供所述插头端子穿设而过,每个所述插头端子均具有接触部和焊接尾部,所述端子收容槽内延伸有收容板,所述插头端子成对设置,且所述插头端子的接触部分别安装于所述收容板两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合通过在插头连接器的端子收容槽内设置收容板,从而可使得每对插头端子的接触部分别安装于所述收容板的两侧,进而可防止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发生误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插头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插头本体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插头本体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6是图3所示第一插头端子的立体图。
图7是图3所示第二插头端子的立体图。
图8是图1所示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插座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10是图9所示插座本体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所示插座本体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12是图9所示第一插座端子的立体图。
图13是图9所示第二插座端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51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