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在防治桃流胶病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294764.1 申请日: 2013-07-12
公开(公告)号: CN103451128A 公开(公告)日: 2013-12-18
发明(设计)人: 黎循航;廖祥儒;赵晓联;蔡宇杰;管政兵 申请(专利权)人: 江南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01N63/02;A01P3/00;C12R1/07
代理公司: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代理人: 冯智文
地址: 214122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株解 淀粉 芽孢 杆菌 及其 防治 流胶病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微生物和发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及该菌株在防治桃流胶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桃流胶病(peach tree gummosis)又称瘤皮病或皮病,是在全球范围内危害桃树的一种疾病。我国桃园桃流胶病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该病能引起桃主干、主枝树皮上产生胶状溢出物,溢出物初期为无色透明,后变成黄褐色至深褐色,大量胶体溢出造成桃树树势衰弱,进而导致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时引起枝干枯死断裂,甚至整树死亡。20世纪70年代以前,桃流胶病一直被认为是桃的一种生理性病害,直到1974年Weaver首次发现并报道了桃流胶病的病原菌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Moug.ex Fr.)Ces.&de Not.(Weaver,D.(1974).A gummosis disease of peach trees caused by Botryosphaeria dothidea.Phytopathology,64(12),1429-1432.),确定桃流胶病为一种侵染性植物病害,其病原微生物为葡萄座腔菌属真菌。 

目前,防治桃流胶病常用“多菌灵”、“百菌清”或石硫合剂等药剂。为达到较佳的病害防治效果,必须长期大量施用上述药剂,不仅易使病原菌获得耐药性,还致使水果和土壤中的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影响水果品质,而残留农药又可随雨水不断渗入地下水,造成更深层次的污染问题。 

鉴于化学农药的大范围使用对农作物、空气、水源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的现状,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制品对植物病害进行生物防治成为替代化学农药最具潜力的一种方法之一。目前已有为防治植物病害开发的微生物或生物制剂,并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专门针对桃流胶病防治的微生物或生物制剂至今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对葡萄座腔菌具有极强拮抗作用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H47,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3283。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解淀粉芽孢杆菌在防治桃流胶病中的应用,即用该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制备抗流胶病生物制剂,施用于桃树。 

所述液体发酵工艺如下: 

(1)斜面菌种活化:将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划线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于28~30℃培养24~36h;所述斜面培养基成分按克/升计为:蛋白胨9~10,酵母膏4~5,NaCl9~10,琼脂19~21,其余成分为水,调整pH值至6.5~7.0; 

(2)种子培养:将步骤(1)所述斜面培养基上生长的菌种转移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于28~30℃,150~250r/min振荡培养12~24h;所述种子培养基成分按克/升计为:蛋白胨9~10,酵母膏4~5,NaCl9~10,其余成分为水,调整pH值至6.0~7.0; 

(3)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将步骤(2)所得活化种子液按体积百分比2~8%的接种量,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于28~30℃,200~350r/min振荡培养48~72h,通气量2L/min,得到发酵液,稀释该发酵液至孢子浓度为105~108个/ml,优选为105个/ml,即得抗流胶病生物制剂成品;所述发酵培养基成分按克/升计为:葡萄糖15~25,L-谷氨酸钠3~7,KH2PO41~2,MgSO4·7H2O0.3~0.8,FeSO4·7H2O0.001~0.002,MnSO4·H2O0.001~0.002,CuSO4·5H2O0.001~0.002,调整pH值至6.0~7.0。 

本发明所提供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H47,已于2013年6月24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CCTCC NO:M2013283,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该菌株以下简称:解淀粉芽孢杆菌H47CCTCCM201328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47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