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表藤黄醇酸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医药上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4149.0 | 申请日: | 2013-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8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文红梅;李伟;吴皓;熊海伟;董棒;岳愉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93/20 | 分类号: | C07D493/20;A61K31/352;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藤黄 及其 制备 方法 医药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笼状多异戊烯基xanthones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医药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环境污染加剧等因素的影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正逐年攀升。现有的抗肿瘤药物品种有限,毒副作用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用药需求。
藤黄为藤黄科(Guttifera)植物藤黄树(Garcinia hanburyi Hook F.G.)的树干被割伤后所分泌出的胶状树脂。呈红黄色或橙红色,主产柬埔寨、泰国和越南,我国广东省和海南省有栽培。藤黄为树脂70%-80%,树胶15%-25%等的混和物。其中含藤黄酸(gambogic acid)22.75%-36.59%,新藤黄酸(neogambogic acid)、别藤黄酸(allogambogic acid)等成分。中医用于攻毒,消肿,祛腐敛疮,止血,杀虫。主治痈疽肿毒,溃疡,湿疮,肿瘤,顽癣,跌打损伤,创伤出血及烫伤。国外用作利尿剂,治疗水肿和脑出血时降血压等,收载于美国药典第十版。近20多年来,国内外特别是我国学者对藤黄及其活性成分藤黄酸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藤黄及藤黄酸等用于治疗肿瘤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活性成分性质稳定,已引起广泛关注。
生品藤黄有大毒,严重者剧烈腹泻、腹痛,甚至脱水、休克,故一般不能内服,主要是外用治疗痈疽肿毒、顽癣。生品藤黄经炮制后,不仅保证药物的净度,而且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用于跌打损伤,金疮肿毒,肿瘤,如黎峒丸。
藤黄用药始于唐代,其炮制始于清代,藤黄的传统炮制方法主要有清水制(载于《本草纲目拾遗》),荷叶制(载于《医宗金鉴》)、豆腐制和山羊血制(载于《外科证治全生集》)。现代对藤黄的炮制主要是倾向于两种方法:清水制和高压蒸制,具有辅料易得,操作方便等特点。
藤黄酸(Gambogic acid)的结构式如下:
现有技术中,表藤黄烯酸(epigambogellic acid)为已知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
研究表明,藤黄酸对人肝细胞性肝癌SMMC-7721细胞株和QGY-7701细胞株有明显增殖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而对正常人肝组织L-02细胞株作用相对较弱。藤黄酸的主要毒性为肝功能损害、疼痛。
综上所述,鉴于现有技术中治疗肿瘤药物品种有限且毒副作用大,发明安全有效的新化合物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制备上述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技术的技术问题还在于上述化合物可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下列技术方案:
下式表示的表藤黄醇酸(Epigambogollic acid),其结构式为:
所述表藤黄醇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由下列步骤组成:
(1)取藤黄酸,加入其质量80-120倍量的水,油浴加热回流24-60h,减压浓缩蒸干,即得残留物;
(2)制备液相分离:
色谱条件如下:以规格为10μm,19mm×300mm的μBondapark C18柱为色谱柱;以体积比为85∶15的甲醇-1%冰醋酸为流动相,流速为16mL/min,检测波长为360nm,柱温为30℃;
取前步所得残留物,用流动相溶解,滤过,注入制备液相色谱仪,收集出峰时间为14-16min之间的馏分,合并,减压浓缩至干,即得。
所述的表藤黄醇酸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表藤黄醇酸的制备及结构解析的资料见试验一。
试验一、表藤黄醇酸的制备及结构解析。
1制备方法:按实施例3制备。
2结构鉴定数据如下:
2.1参照化合物表藤黄烯酸(epigambogellic acid)的波谱数据
将表藤黄烯酸(epigambogellic acid)溶于氘代氯仿,以TMS为内标,进行检测,其NMR数据见表1:
表1表藤黄烯酸的核磁相关数据
2.2表藤黄醇酸的结构鉴定
2.2.1UV鉴定
取适量化合物,以甲醇为溶剂,制成浓度为0.01mg/mL的溶液,室温下(25℃)检测,紫外的吸收光谱见说明书附图1,最大吸收值在215nm,360nm,与藤黄酸相比,缺少了280nm处的紫外吸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41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环境监测设备
- 下一篇:一种非诺贝酸缓释胶囊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