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增塑剂迁移的软质PVC连接管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93894.3 | 申请日: | 2013-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9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丁运生;谢金刚;方松喜;苏江林;卢旭鑫;王中立;孙晓红;殷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K13/02;C08K5/12;C08K5/1515;C08K5/42;C08K3/08;C08K3/26;B29C41/14;B29C41/52;F16L11/0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汪祥虬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塑剂 迁移 pvc 接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耐增塑剂迁移的软质PVC连接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质量比将PVC树脂100份、复配增塑剂60份、钙锌稳定剂1—5份、水滑石1-3份、无机抗菌剂2-5份混合均匀,抽真空之后过滤,制得PVC浸塑液;将模具预热到120-200℃后浸入浸塑液,5-60秒后取出;将附着有塑胶的模具在200-400℃下塑化5-90秒后取出;冷却5-20秒,脱模后即得到耐增塑剂迁移率的软质PVC连接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增塑剂迁移的软质PVC连接管的制备方法,特征在于所述PVC树脂为PVC糊树脂,或PVC掺混树脂占总质量0—50%的PVC糊树脂和PVC掺混树脂的混合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增塑剂迁移的软质PVC连接管的制备方法,特征在于所述复配增塑剂为偏苯三酸三辛酯、环氧大豆油或脂肪族磺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增塑剂迁移的软质PVC连接管的制备方法,特征在于所述脂肪族磺酸酯是甲基磺酸酯、对甲基苯磺酸酯、邻甲酚磺酸酯、对苯乙烯磺酸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酯或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增塑剂迁移的软质PVC连接管的制备方法,特征在于所述钙锌稳定剂是液体状、膏状或粉状钙锌稳定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增塑剂迁移的软质PVC连接管的制备方法,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抗菌剂为银系抗菌剂液体或固体粉末。
7.采用权利要求1方法制备的耐增塑剂迁移的软质PVC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质量比的组分:PVC树脂100份、复配增塑剂60份、钙锌稳定剂1—5份、水滑石1-3份、无机抗菌剂2-5份;经由浸塑工艺一体化成型,无连接缝;
所述的PVC树脂为PVC糊树脂,或PVC掺混树脂占总量的0—50%的PVC糊树脂和PVC掺混树脂的混合物;
所述复配增塑剂为偏苯三酸三辛酯、环氧大豆油或脂肪族磺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脂肪族磺酸酯是甲基磺酸酯、对甲基苯磺酸酯、邻甲酚磺酸酯、对苯乙烯磺酸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酯或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钙锌稳定剂是液体状、膏状或粉状钙锌稳定剂;
所述无机抗菌剂为银系抗菌剂液体或固体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389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