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腕式血压计及血压的测量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93309.X | 申请日: | 2013-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0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 发明(设计)人: | 何佳整;黄世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略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5/022 | 分类号: | A61B5/0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睿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血压计 血压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腕式血压计及血压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腕式血压计大体上包含一主机及一腕带。使用者可将主机置于腕部脉搏处,并将腕带绕附于手腕固定。启动主机的测量按键或电源开关,腕带内气囊会被充气而加压至一预定气压值,然后就开始释放气囊内的空气以减压。并于减压过程中测量使用者脉搏、血压,并以数字型态显示于主机的液晶屏幕上,供该使用者读取。
当使用腕式血压计在测量血压时,一般建议将固定血压计的手腕抬起,并使其高度约与心脏的高度相同为最佳,因为能获得较准确血压值。然而,一般使用者将腕式血压计固定于手腕时,整个手臂及手腕是能够自由移动及抬高,容易造成腕式血压计无法与心脏齐高,因此测量到的血压值往往都不够准确。
为解决前述测量位置造成血压测量不准确的问题,US6,872,182、EP1,647,222、EP1,254,629及CN2001804954.0等专利揭示的腕式血压计可解决此问题,但需包含可输入使用者的前臂长度和上臂长度等的生物体信息输入装置及用于侦测使用者姿势的一姿势检测装置。详言之,使用者需要先测量自己的前臂长度和上臂长度等信息,并逐笔输入生物体信息输入装置中。此外,该腕式血压计的姿势检测装置需利用重力加速度传感器或红外线发射和接收装置,才能取得使用者的前臂和上臂的位置及角度。最后,再经由繁多的计算,始能得知腕式血压计是否与心脏齐高。如此复杂的腕式血压计,不仅使用上相当费时,而且血压计内更需要多个光学或机电传感器,以撷取使用者手臂姿势的实时信息,亦造成血压计制造成本提高。另外,中国专利CN2005101118712.4亦提出类似架构的腕式血压计,故具有相同的缺点。
中国专利CN201180043220.7提出另一种腕式血压计的发明,其是使用微波发送部对使用者的身体照射微波,并以一微波接收部接收其反射波,从而侦测血压测量中已固定腕式血压计的手腕的位置。该反射波是照射微波因使用者心脏跳动而产生多普勒偏移的反射微波,故需要采用微波多普勒传感器及微波多普勒解调器等昂贵的微波组件,甚至需复杂的计算过程,始能得知血压计是否与心脏齐高。
台湾新型专利M445959提出另一种不同的腕式血压计,其是利用可套于颈部的带体,限制已固定腕式血压计的手腕的部份活动,又该带体一端是固定于该血压计。此种设计的腕式血压计,虽然结构简单,但手腕仍可拉住带体而上下摆动,故无法确保该腕式血压计与心脏是否齐高。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遭遇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腕式血压计及血压的测量方法,不仅易于操作及具有成本优势,更重要的是能确保腕式血压计与心脏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腕式血压计,包括:一主机,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包括:一测量辅助器,设于该主机的侧边或该顶面,包括:至少一观察孔,具有至少一开口;以及一对准辅助组件,设于接近该底面,其中该观察孔的开口至该对准辅助组件定义有一预定距离,该预定距离是不小于该开口的尺寸;以及一腕带,与该主机的该底面相互结合。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血压的测量方法,是应用前述任一项的权利要求所述的腕式血压计进行血压的测量,该测量方法包含:固定该腕式血压计于一使用者的手腕,并移动前臂或上臂;经由该观察孔看到该对准辅助组件;以及启动该主机的血压测量并读取血压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腕式血压计的立体示意图;
图2A为图1中测量辅助器沿A—A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2B为图1中测量辅助器之对准辅助面的示意图;
图3A~3C为本发明腕式血压计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腕式血压计的主机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腕式血压计的测量辅助器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以及
图6使用本发明腕式血压计执行血压测量流程图。
附图中各参考数字的含义如下:
10 腕式血压计
11、41 主机
12 腕带
13、43、63、43’ 测量辅助器
111 显示屏
112 按键
113、413 顶面
114 底面
131、431、531、533 观察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略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百略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33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