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路差分的激光脉冲测距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2032.9 | 申请日: | 2013-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4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郝群;曹杰;宋勇;李腾飞;杨云翼;徐英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7/32 | 分类号: | G01S17/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路差分 激光 脉冲 测距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激光测距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光路差分的激光测距方法。
背景技术
激光脉冲测距是利用激光器对目标发射一窄脉冲,测量激光脉冲在目标与传感器之间的飞行时间(TOF:time of flight),进而计算二者之间的距离。由于基于TOF测量方式具有测量距离远,精度高,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坦克、飞机、舰艇和火炮等对目标的测距,以及地形测量,战场测量,云层、飞机、导弹以及人造卫星高度的测量等。目前,激光测距对于中远距离目标通常是采用单个高灵敏度的光电接收器(例如:雪崩光电二极管(APD)),结合回波峰值探测机制获取飞行时间。这种方法虽然结构简单,但是由于受噪声与回波展宽的影响,使得峰值时刻无法准确提取,尤其是在长距离测量中,微弱的回波信号很容易淹没在噪声之中,因此信噪比降低,从而影响了测距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因信噪比降低而影响了测距精度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光路差分的激光脉冲测距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光路差分的激光脉冲测距方法,包括处理电路模块,激光光源,准直扩束镜,分光镜,光电探测器,聚光镜,第一粗微动平台,第一APD,第一接收透镜,半反半透镜,减法器,第一粗微动平台控制器,第二接收透镜,第二粗微动平台,第二APD,第二粗微动平台控制器;
其中,聚光镜与分光镜的间距记为l0,l1为分光镜与半反半透镜之间的距离,分光镜与第一接收透镜、第二接收透镜的间距记为l2,l3,为实现光路差分,满足如下关系:l1+l2=l0-d,l1+l3=l0+d,其中,d为差分距离,下述系统工作原理。
连接关系:
激光光源受处理电路模块驱动发出一束脉冲激光,经过准直扩束镜、分光 镜分为两条光路,一部分光(小部分)经聚光镜聚焦在光电探测器用于产生开始信号给处理电路模块;另一部分(大部分)用于探测目标,从目标的反射或散射光经分光镜、半反半透镜分为两条光路,一路光经第一接收透镜汇聚至第一APD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Pr1(t)送至减法器的“+”端;另一路光经第二接收透镜汇聚至第二APD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Pr2(t)送至减法器的“-”端,两部分光路参数相同,第一接收透镜与第一APD构成一路接收单元,第二接收透镜与第二APD构成另一路接收单元。经过减法器后,形成差分信号Pr1(t)-Pr2(t),送入处理电路模块中,处理电路模块根据优化原则向第一粗微动平台控制器、第二粗微动平台控制器同时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相应的第一粗微动平台,第二粗微动平台移动,从而改变差分距离d,当差分回波曲线过零点处的斜率最大时,停止移动,记录此时的过零点时刻,从而记录零点时刻,完成距离测量。
粗微动平台分别由精密伺服电机与压电陶瓷制动器(PZT)组成,精密伺服电机用于粗动控制,PZT用于微动控制。
含有背景噪声的回波信号将在减法器的作用下相互抵消,从而避免了背景噪声对系统精度影响。
所述优化原则是以回波信号在零点处的斜率最大为准则。
所述处理电路模块根据优化原则向粗微动平台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相应的粗微动平台移动,具体步骤如下:
(1)减法器输出的差分回波信号送入处理电路模块中,测得回波脉宽τr;
(2)基于d=cτr计算出此时应调整的差分距离d;
(3)对于范围较大的差分距离移动(大于mm量级),优先选用粗动控制方式,控制第一粗微动平台、控制第二粗微动平台使其快速移动到指定的差分距离d值附近;对于移动距离范围小的情况可以直接采用微动控制;
(4)停止粗动调整,微动控制开始运行,当零点处的斜率最大时,记录此时零点位置对应的时刻;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光路差分的激光脉冲测距方法,将峰值探测转换为零点探测,而且差分回波存在绝对过零点,更加有利于精度提高与硬件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20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