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式催化剂加料装置及其加料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1905.4 | 申请日: | 2013-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9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曹劲松;温博;王邓军;王嘉瑞;张亚秦;米谦;郝西维;刘弓;刘建斌;张军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煤化工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4/00 | 分类号: | B01J4/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汪人和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催化剂 加料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流化床附属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加料装置,尤其是一种移动式催化剂加料装置及其加料方法。
背景技术
在新型能源化工开发、特别是煤化工新技术的研发过程中,流化床工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粉体催化剂是参与反应的重要物料,各种催化剂输送设备广泛应用于中试现场,用于补充催化剂消耗的输送设备一般称为加剂罐。在流化床工艺中,微球催化剂在高速气流携带下在反应器和再生器间连续流动,从而实现反应和再生过程的连续进行。由于颗粒之间以及颗粒和器壁之间存在剧烈的摩擦和碰撞作用,反应系统内的不同部位也存在着温度急剧变化和水汽以及反应气等对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微球会被磨损,粒度变细。通常通过装置内的旋风分离系统可以实现大于10μm颗粒的回收,而更小的颗粒由于无法被旋风分离装置分离所回收利用,直接随气流带出装置,由此引起流化床装置催化剂的损耗。此种损耗需要通过定期补充催化剂来保障装置内的催化剂平衡。因此在流化床中试装置的补剂是正常的和必须的。
例如,在某300吨/年进料的流化床装置随着装置的运行,一方面,催化剂总藏量不断减少,限制了装置的连续运行时间;另一方面,特别是催化剂的粒度中位径不断变大,导致反应指标不断变差。为此,每隔30-50个小时,需向600-630℃运行的再生器中补剂,每次补剂约10Kg左右。
专利CN232065Y公布的一种催化剂自动加料装置,由一球形阀门与一旋转式气缸连接组成,但其仅适用于化工工业设备或实验室中含固体颗粒的液体的小流量连续加料,对气体介质中催化剂的加料不适用。CN102631870A公布的催化剂自动加料装置及加料方法,主要用于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领域的FCC过程,解决了工业催化剂连续补剂的问题,向目的容器输送高温催化剂的问题。但此装置结构较复杂,而且都需程序计量及控制,配套设施较多,操作环节繁杂,成本较高,且不易移动,对中试等装置的灵活补剂适用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移动式催化剂加料装置及其加料方法,该加剂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该方法补剂数量灵活,催化剂损耗少、彻底,是在不影响装置运行的情况下,实现催化剂的在线补剂或加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该种移动式催化剂加料装置,包括加剂漏斗、流化贮罐、控制球阀、下送管线、小提升座、提升管线、联接球阀、放空管线、压力表、视窗和流量控制面板;所述加剂漏斗安装在流化贮罐的上端进口处,流化贮罐的上端还连接有放空管线以及压力表,流化贮罐的下端通过下送管线连接至小提升座内,所述控制球阀安装在下送管线上,小提升座的上端连接视窗,所述视窗的上端连接有提升管线以及联接球阀;所述流量控制板通过耐压塑料软管分别与小提升座下端的提升风口、流化贮罐下端的主流化风口、松动风口以及连接压力表管道上的反吹风口连接;所述主流化风口安装在流化贮罐下部的锥体部位;所述松动风口安装在下送管线的上、且靠近流化贮罐锥体下端的部位;所述反吹风口安装在压力表前的连接管道上。
上述放空管线上设置有放空阀。
上述压力表与流化贮罐之间的管线上设置有阀门。
上述加剂漏斗的下端出料管上设置有阀门。
上述流化贮罐的直径为300-600mm,底部锥角在90-120度。
上述小提升座采用圆柱加圆锥形的双腔室结构,其中圆柱直径20-50mm,圆锥角度30-90度。
上述提升风口、主流化风口、松动风口、反吹风口上均设置有控制阀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基于上述移动式催化剂加料装置的加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重
在计量秤上称取待加催化剂;
2)加剂
加剂前,微开主流化风口、松动风口、反吹风口、提升风口的阀门、反吹风各0.1-0.3m3/h,放空管线的阀门开1/3,通过加剂漏斗向流化贮罐内加剂;
3)加压
加剂后,关放空管线的阀门,向流化贮罐充压到比待加剂装置或容器的压力高出0.02-0.04MPa,主流化风口为0.5-1.0m3/h,所述松动风口及反吹风口反吹风各0.1-0.3m3/h;
4)输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煤化工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煤化工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19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