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弹力产生条件的未关门报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90923.0 | 申请日: | 2013-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7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廷 |
主分类号: | G08B21/18 | 分类号: | G08B2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000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弹力 产生 条件 关门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报警装置,尤其是家庭用门没有关紧的情况下的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安全门现在非常普及,安全门通常用钢材制成,具有一定的防盗效果,为了防止门和门框碰撞力度过大,门框上都贴有用于缓冲的材料,比如层状的海绵,再比如橡胶皮。于是,产生了这样的问题:在关门的时候,由于力度不够大,门仅和缓冲材料接触,缓冲材料没有充分形变,门实际上没有锁好,可是,主人却以为锁好了。于是,到了半夜,吹点风,门打开了,小偷也进屋了。有人用磁铁吸引衔铁的方式制作了门没有关好的报警装置,但是,这样的报警装置很容易误报,那是因为磁铁吸引衔铁的距离是个较大的范围,所以,容易误报。
还有一种报警装置,利用光电门(也叫光耦)来控制,它有一个缺点:无论门处于何种状态,它总是在耗电。
发明内容
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基于弹力产生条件的未关门报警装置,本发明可以在门没有关好的情况下报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弹力产生条件的未关门报警装置,包括:壳体(1),横截面为方形的驱动杆(2),第一双面胶(3),第二双面胶(4),中部有方形孔的第一定轴筒(5),中部有圆形孔的第二定轴筒(6),中部有孔的连接环(7),形状为圆形且中部有孔的顶片(8),弹簧(9),电池(10),第一触片(11),支座(12),第二触片(13),扬声器(14),发声芯片(15),干路开关(16),横截面为圆形的顶杆(17),橡胶垫片(18),其特征是:
壳体(1)呈L形,第二定轴筒(6)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竖直侧壁,且第二定轴筒(6)的中心线和侧壁所在平面垂直,
连接环(7)在壳体(1)内部,且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壁,连接环(7)固定连接第一定轴筒(5),且第一定轴筒(5)的中心线和第二定轴筒(6)的中心线共线,且连接环(7)所在平面垂直于第一定轴筒(5)的中心线,
第一定轴筒(5)内穿过一根用于沿着其中心线滑动的驱动杆(2),第二定轴筒(6)内穿过一根用于沿着其中心线滑动的顶杆(17),且顶杆(17)的中心线和驱动杆(2)的中心线共线,
驱动杆(2)的一端有内丝,顶杆(17)的一端有外丝,顶杆(17)和驱动杆(2)利用外丝旋入内丝的方式形成总长度可以改变的连接方式,顶杆(17)的另一端伸出壳体(1),且固定连接一个橡胶垫片(18),且橡胶垫片(18)所在平面垂直于顶杆(17)所在中心线,
在驱动杆(2)连接有顶杆(17)的那一端,固定连接一个顶片(8),且顶片(2)的圆心在驱动杆(2)的中心线上,且顶片(8)所在平面垂直于驱动杆(2)的中心线,且驱动杆(2)位于顶片(8)中部的孔内,
在顶片(8)和连接环(7)之间,设置一根用于给连接环(7)和顶片(8)施加弹力的弹簧(9),且弹簧(9)靠近连接环(7)的那端和连接环(7)固定连接,且弹簧(9)套在驱动杆(2)外围,
在驱动杆(2)远离顶杆(17)的那一端,驱动杆(2)固定连接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触片(11),且第一触片(11)垂直于驱动杆(2)的中心线,在第一触片(11)和连接环(7)之间,有用于和第一触片(11)形成电路开关的第二触片(13),且第二触片(13)固定连接在绝缘材料制成的支座(12)上,支座(12)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壁,
干路开关(16)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壁,且干路开关(16)的按钮伸出壳体(1),
发声芯片(15)和扬声器(14)安装在壳体(1)内壁,
干路开关(16)和第一触片(11)、第二触片(13)所形成的开关串联,壳体(1)内部还设有为发声芯片(15)和扬声器(14)供电的电池(10),且电池(10)的中心线垂直于驱动杆(2)的中心线,
在壳体(1)的外表面,粘贴有用于连接在门框的第一双面胶(3)和第二双面胶(4),
第一触片(11)、驱动杆(2)、第一定轴筒(5)、连接环(7)都由导体制成,且第一触片(11)、驱动杆(2)、第一定轴筒(5)、连接环(7)之间为电性连接。
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误报率低、仅在报警时消耗电量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安装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廷,未经陈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09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