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凿岩碎石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290861.3 | 申请日: | 2013-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1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 发明(设计)人: | 高全杰;夏志勇;汪朝晖;汤泉军;廖振方;王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2C1/00 | 分类号: | B02C1/00;B28D1/26 |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凿岩 碎石 装置 | ||
1.一种凿岩碎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工作缸(4)、壳体(5)、活塞(3)、弹簧(2)和端盖(1);工作缸(4)内活动地装有活塞(3),工作缸(4)外活动地装有壳体(5),端盖(1)固定安装在工作缸(4)的开口端;
工作缸(4)的形状和构造是:工作缸(4)为如下三段构成的整体,即依次为缸体段、圆锥台段和钎杆段,工作缸(4)的缸体段、圆锥台段和钎杆段同轴线;
缸体段为空心圆柱形,缸体段的长度为L,距缸体段上端的0.2~0.3L处和距缸体段下端的0.3~0.4L处的圆柱面上分别设有外环形凸台,两个外环形凸台形状相同且均与工作缸(4)为一整体;
圆锥台段为空心圆锥台状,空心圆锥台的内壁形状为半椭圆凹球面;半椭圆凹球面内对称地装有一根正电极(6)和一根负电极(7),正电极(6)和负电极(7)共轴线,该轴线水平地穿过半椭圆凹球面的焦点,正电极(6)顶端与负电极(7)顶端间的距离为15~45mm,正电极(6)的末端与负电极(7)的末端与空心圆锥台外表面平齐;正电极(6)末端与电源转化控制器(8)的正极连接,负电极(7)末端与电源转化控制器(8)的负极连接;
钎杆的主体部分为圆柱体,圆柱体的直径小于空心圆锥台的小直径,钎杆的端部为圆锥体;
活塞(3)的形状和构造是:活塞(3)为圆柱体,活塞(3)的外径与工作缸(4)缸体的内径名义尺寸相同,活塞(3)的长度为L1,距活塞(3)下端的0.2~0.5L1处设有环形槽;
壳体(5)由两个半空心圆柱体通过螺栓连接成空心圆柱体,两个半空心圆柱体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的;壳体(5)内壁的两端分别设有内环形凸台,壳体(5)的内环形凸台的内径比工作缸(4)缸体的外径大1~5mm,壳体(5) 内壁的直径比工作缸(4)的外环形凸台直径大1~5mm,在壳体(5)的内环形凸台和工作缸(4)的外环形凸台间均匀地设有4~8根弹簧(2);
所述工作缸(4)、壳体(5)、活塞(3)和端盖(1)同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凿岩碎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电极(6)的直
径为5~22mm,顶端形状为圆锥体,锥角为25~45o;负电极(7)的形状尺寸与正电极(6)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凿岩碎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3)的环形槽深度为5~20mm,宽度为10~6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凿岩碎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中心设有通孔,通孔直径与工作缸(4)内壁直径比为1:(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凿岩碎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化控制器(8)的输出电流为高压脉冲电流,输出电压为25~90KV,脉冲频率为80~150Hz,单周期脉冲放电持续时间为1×10-3~3×10-3s;电源转化控制器的输入电压为220V或380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086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