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轧管机管缝检测控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0112.0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6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杨鹏;纪松山;张杰;李丽;周文浩;成海宝;李为;展京乐;郭琳;曾祥杰;曹世奇;凡明;李小荣;赵铁勇;葛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8/00 | 分类号: | B21B38/00;B21B37/00;B21B17/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超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轧 管机管缝 检测 控制系统 方法 | ||
1.一种冷轧管机管缝检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PLC控制器、人机界面HMI、主电机调速装置、电磁阀继电器、出入口卡盘液压装置、涡流环形管缝检测仪器(1)、送进电机驱动装置和主机编码器;其中,PLC控制器输入端分别连接人机界面HMI、涡流环形管缝检测仪器(1)和送进电机驱动装置,PLC控制器输出端分别连接主电机调速装置和通过电磁阀继电器连接出入口卡盘液压装置,送进电机驱动装置输入端与主机编码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冷轧管机管缝检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机界面HMI通过以太网与PLC控制器相连;
所述管缝涡流检测装置通过电缆与PLC控制器相连;
所述送进电机驱动装置通过光纤与PLC控制器相连;
所述PLC控制器通过Profibus_DP网与主电机调速装置相连;
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电缆与电磁阀继电器相连;
所述电磁阀继电器通过控制电缆与入口卡盘液压装置相连;
所述主机编码器通过编码器电缆与送进电机驱动装置相连。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冷轧管机管缝检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1]通过人机界面HMI输入测量好的涡流环形管缝检测仪器(1)与入口卡盘卡爪前端的距离L1、入口卡盘卡爪前端与卡爪末端的距离L2、入口卡盘卡爪末端与主机座内轧制区内轧制第一点的距离L3、轧制区内轧制第一点到芯棒上轧制完成点的距离L4、轧制完成点到出口卡盘卡爪末端的距离L5;
2]通过输入PLC内的程序计算得出管缝分别走完涡流环形管缝检测仪器与入口卡盘卡爪前端的距离L1、入口卡盘卡爪前端与卡爪末端的距离L2、入口卡盘卡爪末端与主机座内轧制区内轧制第一点的距离L3、轧制区内轧制第一点到芯棒上轧制完成点的距离L4、轧制完成点到出口卡盘卡爪末端的距离L5的不同轧制次数;
3]当管缝到达涡流环形管缝检测仪器与入口卡盘卡爪前端的距离L1时,程序自动输出,通过PLC控制器的输出端接通电磁阀继电器和出入口卡盘液压装置,打开入口卡盘(2);
4]当管缝到入口卡盘卡爪前端与卡爪末端的距离达L2时,程序自动输出,通过PLC控制器的输出端接通电磁阀继电器和出入口卡盘液压装置,关闭入口卡盘(2);
5]当管缝到达入口卡盘卡爪末端与主机座内轧制区内轧制第一点的距离L3时,程序自动输出,PLC控制器通过主电机调速装置将主机速度降至原有速度的80%,主机降速反应给主机编码器,同时通过送进电机驱动装置降低送进电机送进频率;
6]当管缝到达轧制区内轧制第一点到芯棒上轧制完成点的距离L4时,程序自动输出,通过PLC控制器的输出端接通出口卡盘(9)打开电磁阀继电器打开出口卡盘(9),检测到出口卡盘(9)打开后,快速拉出辊道电机工作,将轧制好的前一根管材快速从芯棒(12)上拉出;
7]当管缝到达轧制完成点到出口卡盘卡爪末端的距离L5时,程序自动输出,通过PLC控制器的输出端接通出口卡盘(9)关闭电磁阀继电器关闭出口卡盘(9),PLC控制器通过主电机调速装置将主机升速至正常工作速度,主机升速后反应给主机编码器,同时提高送进电机送进频率,程序恢复至原有的工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冷轧管机管缝检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4]中,PLC控制器通过Profibus_DP网连接主电机调速装置并将主机速度降至原有速度的80%;
所述步骤6]中,PLC控制器通过Profibus_DP网连接主电机调速装置并将主机升速至正常工作速度,程序恢复至原有的工作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冷轧管机管缝检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管缝在涡流环形管缝检测仪器与入口卡盘卡爪前端的距离L1内的轧制次数n1为:n1=L1/S;
管缝在入口卡盘卡爪前端与卡爪末端的距离L2内的轧制次数n2为:n2=L2/S;
管缝在入口卡盘卡爪末端与主机座内轧制区内轧制第一点的距离L3内的轧制次数n3为:n3=Vb/Va,其中,Va=πst0(D0-t0),
管缝在轧制区内轧制第一点到芯棒上轧制完成点的距离L4内的轧制次数n4为:n4=L4/S1,其中,S1=λS,λ=(D0-t0)t0/(D1-t1)t1,λ为延伸系数,D0为管坯外径,t0为管坯壁厚,D1为成品管外径,t1为成品管壁厚,S1为变形完成成品管每次的实际送进量;
管缝在轧制完成点到出口卡盘卡爪末端的距离L5内的轧制次数n5为:n5=L5/S1,S1为变形完成成品管每次的实际送进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011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