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头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90000.5 | 申请日: | 2013-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0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美盛红外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G01J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头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头盔装置在各行业得到应用,如专利201010502802.4公开了适用于热像观察的头盔装置。
现有技术的头盔装置,通常采用单目镜或双目镜进行观察;如图4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目镜,当显示装置位于观察位置时,由于位于眼睛正前方,易于对使用者的眼睛(至少一只眼)对现场环境的观察产生正视(瞳孔位于眼睛正中的直视状态)的法线遮挡;其中,当为单目镜时,由于使用者的双目之间存在观察外界和观察显示图像的视觉差,在步行中使用容易感觉晕眩;而使用双目镜时,由于目镜对人眼的遮挡,使用者在使用时步行不便。总之,现有技术的头盔装置,如显示装置调整在观察位置时,对使用者步行产生较大的影响。
为便于观察显示的图像并减少对使用者步行时的影响,现有技术的目镜通常采用可调节方式,例如目镜的上下翻的调节方式、左右翻的调节方式、升降的调节方式;但这些方式存在这样的问题,需要对显示装置的观察位置进行调整操作,如在步行中上翻目镜,以便于步行状态下眼睛对外界的观察,在需要观察显示图像时再下翻目镜,以便于观察图像状态;在使用者双手持握其他物品时,调节操作不便;此外,当在夜间使用的时候,如果头盔装置的显示装置与眼睛的距离近,显示装置与外界亮度的视觉差容易导致人眼感觉不适。此外,例如进行红外拍摄时,有时需要不断的比对拍摄的红外热像和实际被摄体,需要便于眼睛观察这二者;显然现有技术的头盔装置的显示装置操作并不方便或舒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便于使用者观察显示图像和观察现场环境、降低对步行影响、提高眼睛观察显示图像的舒适度、便于调节显示装置、结构简单的头盔装置。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头盔装置,包括头盔和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头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臂及连接臂两端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头盔进行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显示装置进行连接;所述连接件为可调节部件。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用于调节显示装置与头盔佩戴者眼睛之间的上下、左右、远近、使用者的眼睛视线与显示装置的角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便于将显示装置设置在人眼正视法线之外,且显示装置设置的位置和人眼处于一定距离,解决了现有的显示装置其安装往往处于人眼正视视线的前方,并往往紧贴人眼,造成的使用视觉差;另外通过连接臂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进行连接,如连接臂采用万向调节部件,使得操作者可按照任意方向对显示装置进行调节,由于不同人的人眼观察显示屏有不同的观察距离(双眼离显示屏的距离)的限制,可适应不同操作者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a)-(c)是实施例1的头盔佩带示意图;
图2(a)-(c)是实施例1的头盔佩带示意图;
图3(a)-(c)是实施例1的头盔外观示意图;
图4(a)-(c)是现有技术的头盔佩带示意图;
图5(a)-(d)是实施例1的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6(a)-(c)是实施例1显示装置的外观、遮光罩、装配遮光罩后的示意图;
图7(a)-(d)是实施例1的头盔、显示装置、连接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8(a)-(b)为实施例1的头盔中安装热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的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2的头盔、显示装置的插座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2的头盔101、连接件102、显示装置103的连接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3的连接件与头盔的连接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4的头盔内部安装了热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14(a)、(b)为实施例4的头盔佩戴的示意图;图14(c)为实施例4的头盔装置的一种实施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5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参考图1-图8来说明实施例1,其中,相同的部件赋予了相同的标号。
图1、图2是实施例1的头盔装置的佩戴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美盛红外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美盛红外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00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