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定向培育水稻新型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通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9838.2 | 申请日: | 2013-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9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沈显华;黄仁良;严松;沈林军;熊宏亮;朱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2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定向培育 水稻 新型 雄性不育 恢复 通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杂交水稻育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快速定向培育水稻新型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通用方法。
背景技术
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水稻种间远缘杂交和核置换方法选育了多种不同来源的水稻胞质雄性(CMS)不育系。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不同来源水稻胞质雄性不育系,根据其恢、保关系总体可以分为野败型(WA-CMS)、包台型(BT-CMS)和红莲型(HL-CMS)等3种主要的雄性不育细胞质类型。
不断培育具有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的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恢复基因源的恢复系,是避免杂交水稻由于长期推广单一细胞质源产生潜在风险的有效技术手段,也是克服当前水稻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系选育过程中因受恢、保关系专效性限制所带来的现有水稻种质资源利用相互限制这一弊端的有效途径。
在培育新型细胞质源的胞质雄性不育系后,寻找其相应的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实现“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配套,是育种者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常用的解决方法是利用现有各类恢复系品种(WA-CMS、HL-CMS、BT-CMS的恢复系)和保持系以及其他水稻品种进行广泛测交筛选恢复系或可恢的种质,这种方法俗称“广泛测恢法”。然而,在新质源胞质雄性不育系培育的过程中,常常遇到通过广泛测恢法而不能筛选恢复系或恢复源。如,国际水稻所利用多年生野生稻(母本)与栽培稻(杂交和回交父本)进行杂交、回交,培育来自多年生野生稻胞质雄性不育质源的新型胞质雄性不育系IR66707A,我国嘉兴市农业科学院以该不育系为母本,培育出嘉早935A,这一新型胞质雄性不育质源的不育系,到现在为止仍未找到恢复度好的恢复源,也未培育出强优势恢复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定向培育水稻新型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通用方法。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面涉及培育水稻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通用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以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以该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原始细胞质源供体材料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以现有开花习性好、花粉量大、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好的水稻品种(例如:现有杂交稻的恢复系)为回交父本,与上述F1进行复交;在复交F1中,以花粉正常可育的单株为母本,再与上述回交父本进行回交,获得BC1F1;之后,连续回交2~3次;每次回交时,均从回交群体中选择花粉正常可育、表型似回交亲本的单株为母本,以回交亲本为父本,进行回交;在BC3-4F1群体中,选择花粉正常可育、表型似回交亲本的单株套袋自交,获得BC3~4F2;在所有BC3~4F2株系中,筛选花粉正常可育(即花粉育性不分离)、综合性状与回交亲本相似的株系;中选株系即为该胞质雄性不育的恢复系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胞质雄性不育系是通过“广泛测恢法”仍然筛选不到恢复度好的恢复源的水稻新型胞质雄性不育系。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胞质雄性不育系是东乡野生稻为胞质、中早35为细胞核背景的胞质雄性不育系,原始细胞质源供体材料是东乡野生稻。
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法,可加速新型胞质雄性不育水稻“三系”配套应用,重复性好,结果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东乡野生稻胞质源的新型胞质雄性不育系——中早35A选育流程图。
图2:东乡野生稻胞质源的新型胞质雄性不育系——中早35A恢复系快速选育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东乡野生稻(雄性正常可育)为母本,籼型早稻品种“中早35”为回交父本,经过6代回交,获得了以东乡野生稻为胞质、中早35为细胞核背景的新质源胞质雄性不育系(见图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未经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98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