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动力蓄能式电动汽车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289570.2 | 申请日: | 2013-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8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 发明(设计)人: | 任伯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伯雷 |
| 主分类号: | B60L8/00 | 分类号: | B60L8/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合德专利事务所 11244 | 代理人: | 王文会;刘榜美 |
| 地址: | 832000 新疆维吾尔自***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动 蓄能 电动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领域中的新型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绿色无污染的风能和蓄电池互补的绿色节能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技术发展至今天。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段时间里科学家对汽车进行了不断改进,现代汽车技术已到了很高的境界,但也存在致命的缺点,就是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也是世界性难题。电动汽车存在充电难,运行成本高(厂家生产电动汽车容易,卖车难,用户买车容易,运行难),针对以上问题,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利用绿色能源作为汽车动力的发明:CN90102200.4,CN91226475.6,CN94100946.7等都公开了一种利用风能和电能作为汽车能源的电动汽车。但这些发明中仅给出了简单的构思,未考虑到汽车整体的设计以及风能的利用,所以至今未能达到规模生产和实用的阶段。同时这些设计都存在风能利用率不足,汽车续航能力不够,充电麻烦等缺点。
本发明是在现有的各种汽车技术上,最大可能的利用现代车的优点,保存其高速、高效、舒适、美观、安全性好等优点,去掉水箱、水泵、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前后传动轴(针对2t一下车辆)等部件,利用多个并列电池组来给汽车提供电源,通过风动蓄能联动装置和车载发电机对接,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能随时给缺电电池充电,解决了汽车运行充电的问题,同时通过独特的进风口设计和风叶设计,大幅度提高了风能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了汽车的单次续航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代汽车污染,电动汽车充电难,运行成本高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利用风能取代石油、天燃汽、外部电源,用风能发电随时给汽车充电,并要达到发电大于用电,解决这一世界汽车领域难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风动力蓄能式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1、采用多个并列的电池组为汽车提供电源,优选3个及以上的电池组并列,其中所使用的电池组为铅酸蓄电池组; 2、每一个电池组通过超级电容器连接到变频器上,通过变频器管理分配充电、用电并对车用电器给予调配;3、车前部装有前进风口,风口高优选0.6m,宽优选1.2-1.5m;在风道内装有散风变道装置,其由安装在风道底部的风力控制装置和延展到驾驶室内的散风变道操纵装置组成,风力控制装置由前后两块铁板组成,成45°角对焊在一个轴上,装在风道底板上,可通过驾驶仓内的散风变道操纵装置进行调节;4、风动蓄能联动机构对接在风道中,处在散风变道装置之后,其接口处风道底板呈凹形,风动蓄能装置应安装在凹形槽内。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图1中的A、B、C为三组并列的蓄电池组,它们每一个都通过超级电容器与变频器D相联,加装超级电容器主要是在尖峰用电时起到对电池组的保护,同时当电量多余时超级电容器还能起到蓄存多余电量的功能。3组电池工作的顺序是A组工作,B组、C组备份。变频器D对3组电池进行管理分配充电、用电并对与车上各用电单元连接,并对车用电单元给予调配用电。车载发电机组F发出电后,经变压、整流、并流后,经调节器H后,一部分电流直接供应到变频器D,供车用电器使用,主要电流经充电器I通过超级电容器对缺电电池组随时进行补电作业,整个工作流程如下:当蓄电池A组电量不足时,启动B组工作,这样就形成了A组充电,B组工作,C组备份。当B组工作电量不足时,启动C组工作,这时可能有两种情况出现:一是A组电没有充满,需继续充电,不能转入备份,而B组已转入急需充电状态。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继续对A组充电,充满为止,转入备份组,B组电瓶再次进行补电作业,这种情况只有在路况差,车速慢的情况下出现。二是A组和超级电容的电已充满,直接对 B组充电。
图2为本申请独创的风力发电系统设计;由于本申请中的电动汽车完全不需要装载水箱、水泵、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前后传动轴,排气管,消声器,油箱等设备,因此拆除这些设备后,引擎盖下就形成了很大空间,拆下汽车前脸改装成进风口1,风口高优选在0.6m,宽优选在1.2-1.5m。风道2的底部底板最好与前工字梁上方约0.1m处成喇叭口状。风道2底板和两面侧板用镀锌铁皮做成凹形水槽。为密封好,在凹形水槽上方加盖镀锌铁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伯雷,未经任伯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95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