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二氟甲氧桥类极性单体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9508.3 | 申请日: | 2013-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1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徐凯;崔青;刘宏改;史子谦;夏治国;华瑞茂;李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9/44 | 分类号: | C09K19/44;C09K19/4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张明月 |
地址: | 05009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有 二氟甲氧桥类 极性 单体 化合物 液晶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化合物,尤其涉及一种含有二氟甲氧桥类极性单体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属于液晶显示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元件根据显示模式的不同可分为TN(twisted nemtic扭曲向列)、STN(super teisted nemtic超扭曲向列)、IPS(in-plan switching面内转换)、VA(vertical aligbnent垂直配向)、OCB(optically compensated bend光学补偿弯曲)等类型。随着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阵列驱动液晶显示(TFT-LCD)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人们一直在积极研究具有快速响应和高对比度等特性的TFT显示器。
薄膜晶体管(TFT)液晶显示材料要求液晶化合物不仅要具备高的化学稳定性、宽液晶温度相区,而且必须具有高电压保持率、高电阻率、较高的介电各向异性(Δε)、低的旋转粘度(γ1)等特性。含氟液晶材料由于具有上述TFT液晶材料所需要的各种综合性能,成为TFT液晶显示材料的关键材料,而具有二氟甲氧桥键(-CF2O-)类液晶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逐渐开发的一类重要的含氟液晶。研究发现,在液晶化合物设计过程中,合理地引入二氟亚甲基桥键可以起到如下作用:
①增宽向列相温度范围;
②增大介电各向异性(Δε);
③改善液晶化合物的溶解性能;
④降低旋转粘度(γ1);
⑤改善电压保持率(VHR)。
可见,开发含有二氟甲氧基桥键类液晶化合物的液晶材料成为TFT-LCD研发的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高电荷保持率、低功耗、低旋转粘度(γ1)、快响应速度的、适用于制造快速响应TFT-CD的含有二氟甲氧桥类极性单体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含有二氟甲氧桥类极性单体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包含按质量百分比计为1%~50%的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按质量百分比计为1%~50%的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按质量百分比计为1%~70%的通式III所示的化合物、按质量百分比计为0~50%的通式IV所示的化合物、按质量百分比计为0~40%的通式V所示的化合物、按质量百分比计为0~40%的通式VI所示的化合物,并且通式I~通式VI所示的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另外添加按质量百分比计为0~0.5%的所述通式I~通式VI所示的化合物的质量之和的旋光性化合物,
其中,
R2、R4、R5、R6、R7、R8是-H、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2~10的链烯基、碳原子数为3~8的链烯氧基的其中一种,或者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2~10的链烯基、碳原子数为3~8的链烯氧基中的一个或多个氢被氟取代后所形成的基团的其中一种;
R1、R3、R9、X4、X7是下述①~④所列基团中的任意一种:
①:-H、-Cl、-F、-CN、-OCN、-OCF3、-CF3、-CHF2、-CH2F、-OCHF2、-SCN、-NCS、-SF5,
②:碳原子数为1~15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5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2~15的烯基、碳原子数为2~15的烯氧基,
③:上述②中所述的基团中的一个或多个-CH2-被-CH=CH-、-C≡C-、-COO-、-OOC-、环丁烷、环戊烷、-O-、-S-替代且替代后以氧原子不直接相连的形式所形成的基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95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