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接点压力表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9464.4 | 申请日: | 2013-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4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设;申涛;刘雅文;曹蔚;韩兴本;王刚;任建勃;张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49/06 | 分类号: | F04B49/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黄秦芳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点 压力表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仪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接点压力表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电接点压力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机械等工业部门或机电设备配套中测量无爆炸危险的各种流体介质压力。通常,电接点压力表经与相应的电气器件(如继电器及变频器等)配套使用,即可对被控压力系统实现自动控制和发信的目的。目前常用的电接点压力表使用接触器和继电器控制,当外界压力降低时电接点压力表中间触点与低限触点接通,经常闭触点到达主接触器,主接触器的线圈得电吸合,然后常开触点接通,使主接触器形成自保持电路(这时因压力上升电接点压力表中间触点与低限触点已离开),主触点接通电源供给泵工作;在压力上升到设定压力时,电接点压力表中间触点与高限触点接通,经辅助触点到达继电器线圈,继电器吸合,常闭触点断开主接触器线圈释放,主触点断开停止给泵工作电源。
此种方法的缺点在于使用继电器控制会对整套控制电路进行电磁干扰,影响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测量准确性,同时耗能和噪声较大,安全性能也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控制电路由于继电器控制而对整个电路造成电磁干扰的电接点压力表控制电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接点压力表控制电路,包括电接点压力表和固态继电器,所述电接点压力表包括高压端、低压端和压力开关,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光电隔离器LQ1、光电隔离器LQ2、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1、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所述高压端与光电隔离器LQ1的输入端负极连接,光电隔离器LQ1的输入端正极与电阻R9连接,光电隔离器LQ1输出端的集电极通过节点2分别与电阻R1和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低压端与光电隔离器LQ2输入端负极连接,光电隔离器LQ2的输入端正极连接电阻R8,光电隔离器LQ2输出端的集电极通过节点1分别与电阻R2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8和电阻R9并联,光电隔离器LQ1和光电隔离器LQ2输出端的发射极均与压力开关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通过R1和R3接入节点2和VCC,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R7和二极管D2接GND;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R2和R4分别接入节点2和VCC,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R6和二极管D1接GND,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R5接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入固态继电器,其发射极接地;在VCC与GND之间串联电容C1。
该电路的直流电VCC为10V—36V。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 本发明的控制电路不使用继电器,该电路只需要10V—36V直流电即可提供工作电压,通常的安全电压范围低于36V,因此可以设定安全电压范围,使用时安全可靠;
2. 该控制电路不使用继电器,因此耗能少,基本没有干扰,无噪音,且可广泛应用于气体、液体的压力系统控制。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高压端,2.低压端,3.压力开关 ,4.固态继电器,5.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电接点压力表控制电路,包括电接点压力表和固态继电器4,电接点压力表包括高压端1、低压端2和压力开关3,固态继电器4与VCC连接,控制电路包括光电隔离器LQ1、光电隔离器LQ2、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1、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高压端1与光电隔离器LQ1的输入端负极连接,光电隔离器LQ1的输入端正极与电阻R9连接,光电隔离器LQ1输出端通过节点2连接电阻R1,光电隔离器LQ1输出端与电接点压力表连接;低压端2与光电隔离器LQ2输入端负极连接,光电隔离器LQ2的输入端正极连接电阻R8,所述电阻R9和所述电阻R8并联,光电隔离器LQ2输出端通过节点1与电阻R2连接,光电隔离器LQ2输出端与电接点压力表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R1和R3分别接入节点2和VCC,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R7和二极管D2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与节点1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R2和R4分别接入节点2和VCC,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R6和二极管D1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R5接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入固态继电器4,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 VCC与GND之间支路串联电容C1。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通常情况下,电接点压力表的压力开关3与低压端2保持联通,电流从VCC端流入,经由电阻R8,再经过光电隔离器LQ2,然后经过低压端2回到GND。在此过程中,光电隔离器LQ2触发,节点1处连通后电压降低,电阻R1处电压升高,电流通过电阻R3、电阻R1、节点2、三极管Q1、三极管Q3及二极管D1,开启固态继电器4和泵5,使其开始工作。随着泵5的工作,外界压力逐渐增大,压力开关3逐渐向高压端1摆动,当外界压力到达电接点压力表的设定值,压力开关3与高压端1连通,电流从VCC端经由电阻R9流入,光电隔离器LQ1触发,使节点2路连通后电压降低,右侧光电隔离器LQ2断开,电阻R2处电压升高,泵5停止工作,电流经过R2、节点1、Q2、R7、D2回到GND,三极管Q1及Q3进入截止状态。当系统压力下降,压力开关3逐渐向低压端2摆动,当外界压力到达电接点压力表的设定值,压力开关3与低压端2连通,如此往复循环,实现电接点压力表的控制,从而实现对泵5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业大学,未经西安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94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冻除水低温干燥装置
- 下一篇:锅炉燃料改造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