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型化高隔离度宽频带双极化印刷偶极子天线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287948.5 申请日: 2013-07-10
公开(公告)号: CN103367897A 公开(公告)日: 2013-10-23
发明(设计)人: 杨仕文;苟俨山;李潇;顾爱军;何小峰;石星宇;刘传 申请(专利权)人: 电子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H01Q1/38 分类号: H01Q1/38;H01Q9/44;H01Q21/24
代理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代理人: 刘兴亮
地址: 611731 四川省***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小型化 隔离 宽频 极化 印刷 偶极子 天线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偶极子天线,更具体的说,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小型化高隔离度宽频带双极化印刷偶极子天线。

背景技术

在过去十多年,3G系统已经日趋成熟并在我国广泛被使用,用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的IMT-Advanced通信系统的研究成为现阶段的重中之重。2012年1月18日,国际电信联盟在日内瓦举行的2012年无线电通信全会全体会议上,正式审议通过将LTE-Advanced和Wireless MAN-Advanced(802.16m)技术规范确立为IMT-Advanced(俗称“4G”)国际标准,中国主导制定的TD-LTE-Advanced和FDD-LTE-Advance同时并列成为4G国际标准。作为高新技术的通信行业,因其在当今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已被国家列入重点支持的十大产业之一。为了确保我国在未来的通信标准制定和技术研究中取得领先地位,必须迅速开展对IMT-Advanced相关方面的技术研究工作。研究满足IMT-Advanced系统要求的基站硬件设备则是进行相关通信技术研究的基础。

IMT-Advanced是ITU为满足未来10~15年全球移动通信需求而启动的,包括了超越IMT-2000的新性能,后者自2000年以来已经广泛部署,被称为第三代移动技术。现在,国际电联已经规范了下一代全球宽带通信—IMT-Advanced的标准,该技术可提供各种移动和固定网络支持的分组电信业务。新系统可大大提高传输速度,降低成本,推动多媒体应用,改善无线通信资源管理。IMT-Advanced技术需要实现高的数据率和大的系统容量,目标峰值速率为:低速移动、热点覆盖场景下1Gbit/s以上,高速移动、广域覆盖场景下100Mbit/s。

在IMT-advanced系统中,智能天线、波束形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基站天线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电磁波发射和接受的传感器。天线的性能对整个通信系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成本投入仅占到整个基站总成本的百分之几的天线,然而其性能的优良却可影响基站系统可靠性的30%~50%,因此,一副高性能的天线可放宽系统的设计要求且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IMT-Advanced系统要求基站天线工作在1710MHz~2690MHz频段内,相对带宽为44.5%。电压驻波比(VSWR)小于1.5。

在移动通信中,印刷偶极子天线因其具有带宽宽,重量轻,结构简单、易于集成、易于批量生产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是在良好性能的前提下,一般的偶极子天线具有宽频带的同时剖面或者面积都比较大。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偶极子天线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香港城市大学Kwai-Man Luk等人在专利US7843389B2中公布了一种宽带磁电偶极子天线。将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有效结合,利用他们方向图互补的原理,实现了在宽频带内低交叉极化,方向图对称,增益稳定的性能。此天线实现了大于50%的带宽,并且剖面较低,能实现双极化特性。但是由于采用金属结构,使得加工精度及重量方面不好控制,并且其馈电结构使得天线整体平面尺寸大于一般偶极子天线。RongLin Li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09.发表的题为“Equivalent-Circuit Analysis of a Broadband Printed Dipole with Adjusted Integrated Balun and an Array for Base Station Applications”中介绍了一种印刷偶极子天线单元,该天线工作带宽为1.7GHz-2.5GHz。但是剖面高,且不具有双极化特性。重庆合基电讯科技有限公司在专利CN201120083758.8中公布了一种双极化偶极子天线。该天线具备一般偶极子天线的性能。但是其馈电结构使得天线具有剖面较高的劣势,不易于实现大型阵列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小型化高隔离度宽频带双极化印刷偶极子天线,以期望解决现有技术中偶极子天线尺寸过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79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