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接近通知单元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87830.2 | 申请日: | 2013-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6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中山利明;铃木浩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浜名湖电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张伟;王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接近 通知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接近通知单元。
背景技术
常规地,车辆接近通知单元利用通知音来向行人通知车辆接近。例如,JP-A-10-201001公开了一种具有动态扬声器的车辆接近通知单元,该动态扬声器产生具有可听频率的通知音。
扬声器产生通知音来向行人通知车辆接近,因此扬声器需要被布置到车辆的一部分以在车辆外部产生通知音。然而,很难在车辆中具有用于布置扬声器的空间。特别是,当扬声器可能需要被布置在车辆的前侧以在车辆前产生通知音时,很难在车辆的前侧具有空间。
在日本专利申请No.2011-238815中,车喇叭安装了产生通知音的扬声器,该车喇叭具有传声筒部分(trumpet portion)并产生共鸣警告音(即,由共鸣产生的警告声)。
车喇叭具有声管(即,共鸣管),而声管具有产生通知音的扬声器。经由声管,通知音被发出车辆之外。
警告音发生器产生具有非常高声压的声波,警告音发生器被布置到车喇叭上并产生引起警告音的频率。因此,当警告音发生器被致动,在声管内,特别是在声管的入口周围,产生具有非常高声压的共鸣警告音。
相应地,当扬声器被布置在声管中时,具有非常高声压的共鸣警告音冲击扬声器,并且可能损坏扬声器。此外,由扬声器产生的反电动势可能会损坏诸如用于致动扬声器的放大器之类的电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接近通知单元,其中产生通知音的扬声器不会被在声管内产生的具有非常高声压的共鸣警告音所影响。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提供一种布置在车辆中用于产生通知音的车辆接近通知单元。该车辆接近通知单元具有扬声器和薄膜。扬声器被布置到车辆的车喇叭的声管。车喇叭产生具有共鸣频率的共鸣警告音。薄膜隔开在扬声器和声管之间的空间。扬声器将通知音发射进入声管,使得通知音通过声管被发射到车辆外侧。薄膜限制传递具有共鸣频率的声波,而允许传递具有产生通知音的频率的声波。
附图说明
从根据参考附图做出的下述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
图1A是示出具有产生通知音的扬声器的车辆接近通知单元的剖面图;
图1B是示出扬声器的放大剖面图;
图2是示出安装了扬声器的车喇叭的前视图;
图3是示出车辆靠近通知单元的框图;以及
图4是示出相对于车辆接近通知单元的薄膜的厚度,被传递的声级和频率之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采用本公开的实施例。然后,应当注意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该实施例。
车辆接近通知单元被布置在可能在行驶时间或停车时间发出安静声音的车辆中。例如,该车辆可以是不具有发动机(即,不具有内燃机)的电动车或燃料电池车。该车辆还可以是混合动力车(其中,发动机在行驶时间和停止时间被停止)、怠速停止车辆(其中,发动机在停止时间被停止)或安静行驶的发动机车辆。
车辆可能包括车喇叭2,车喇叭2作为警告单元工作,并产生共鸣警告音。当乘员操作喇叭开关时(例如在方向盘上的喇叭按钮),车喇叭2产生共鸣警告音。车喇叭2可能被布置在例如前格栅和热交换器之间。前格栅位于进气口,该进气口接受和抽吸在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外部空气流,该热交换器用于空调(例如散热器)。
尽管车喇叭2的机械结构并不受限,但根据本实施例,采用电磁警告装置作为示例。
如图1A所示,车喇叭2包括警告音发生器3和具有螺旋形状的声管4。警告音发生器3产生共鸣频率,该共鸣频率是共鸣警告音的来源。声管4以共鸣频率共鸣,并发出共鸣警告音。
警告音发生器3包括公知的元件,例如线圈5,固定铁芯6,可移动铁芯8以及电流断续器9。当电流施加到线圈5时,线圈5产生磁能。固定铁芯6产生吸引和将可移动铁芯8向固定铁芯6移动的磁力。在当可移动铁芯8触及固定铁芯6时的某一点,电流断续器中断在线圈5中流动的电流,这停止产生磁力,并且可移动铁芯8从固定铁芯6移开。固定铁芯6可以是在由线圈5产生磁能时产生磁吸力的吸引核心。可移动铁芯8被支撑在隔膜7的中心处并且当磁吸力被产生时向固定铁芯6移动。电流断续器9基于可移动铁芯8相对于固定铁芯6的位置间歇地中断线圈5中的供能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浜名湖电装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电装;浜名湖电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78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