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肉柱的杨梅混浊汁饮料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7775.7 | 申请日: | 2013-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0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方修贵;赵凯;曹雪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柑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L2/02 | 分类号: | A23L2/02;A23L2/52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詹锐 |
地址: | 31802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肉柱 杨梅 混浊 饮料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杨梅果汁制品的加工,尤其涉及含杨梅肉柱的悬浮型杨梅混浊果汁饮料制品的配方及制作技术。
背景技术
杨梅(Myrica rubra)是原产中国的亚热带果树,果实甜酸适口,风味独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然而由于杨梅果实成熟期短,易变质,加之采收期雨水多,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严重,杨梅丰产不丰收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杨梅产业的发展,随着杨梅产量及面积的不断攀升,杨梅的季节性过剩问题愈来愈突出。
杨梅果汁加工是解决杨梅过剩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杨梅果汁生产上还存在着以下问题:1.杨梅果汁加工品种单一,市面上只有杨梅清汁等个别品种;2.杨梅清汁虽然有较漂亮的外观,由于清汁制作工艺中有长达数小时的下胶澄清期,故杨梅果汁易产生微发酵现象,影响果汁的品质;3.由于清汁透光率高,易产生花色苷的光降解,造成果汁饮料制品的褪色和后沉淀现象;4.由于在制作清汁的过程中要去除果胶、蛋白、纤维、果肉微粒等风味物质,营养成份流失较大,造成了杨梅果汁风味单调,风格特征不够明显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带肉柱(果肉)的杨梅果汁的配方及生产方法,该果汁营养丰富,饮用方便,口感更佳。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含肉柱的杨梅浑浊汁饮料,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杨梅原汁:10%~94%,杨梅肉柱:5%~10%,净化水:0%~70%,果葡糖浆:0%~14.5%,低酯果胶:0.05%~0.20%,纯胶:0.05%~0.10%,葡萄糖酸钙:0.05%~0.12%,柠檬酸:0%~0.2%,柠檬酸钠:0%~0.05%,其中各组分的百分比总和为100%。
更进一步的,果葡糖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71%。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杨梅浑浊汁饮料的生产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骤:
(1)杨梅果实清洗:用含量为0.2%~0.5%的食盐水将杨梅果实进行浸泡15~20min,将浮出水面的杨梅果蝇幼虫剔除,然后再用清水进行喷淋冲洗,去除沾附于杨梅果实表面的杂质;
(2)果汁半成品制作:用双道打浆机,将杨梅果核、果渣与果汁分离,果汁经UHT杀菌机110~120℃灭菌5~8s,用无菌袋进行无菌包装,进入-18℃冷库贮藏待用;
(3)杨梅肉柱半成品制作:将清洗后的杨梅果实加入沸水中浸泡2~3分钟,用涡轮式分离机进行分离,涡轮转速为50~100r/min,分离液温度≥85℃,分离出来的杨梅肉柱在-32℃~-40℃温度下进行速冻,速冻后用塑料薄膜袋包装,进入-18℃冷库贮藏待用;
(4)含肉柱杨梅饮料成品的制作:按配方称取解冻后的杨梅原汁和除葡萄糖酸钙外的各种辅料,投入配料罐内搅拌溶解后,再加入葡萄糖酸钙和解冻的杨梅肉柱,搅拌均匀,用正弦泵泵入UHT杀菌机,经110~120℃灭菌5~8s,灌装,经检验合格后即为成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1.本发明的杨梅果汁含有杨梅肉柱,不但使果汁饮料富含纤维素,且增强了咀嚼感,使杨梅果汁饮料的风味更加突出;
2.低酯果胶是指酯化度低于50%的果胶。本发明利用纯胶、低酯果胶与葡萄糖酸钙的协同效应,使饮料产生爽口的微凝胶,从而使杨梅肉柱能稳定悬浮于饮料中,使口感均匀,饮用方便,不会在饮用时产生沉渣现象。同时添加的葡萄糖酸钙有补钙作用,有益于人体健康;
3.本发明为市场增加了一款原创型杨梅果汁饮料新产品,丰富了饮料市场的花色品种。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含肉柱的杨梅浑浊汁饮料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称取新鲜杨梅果实100kg,浸泡于200kg含量为0.5%的食盐水中15min,将浮出水面的杨梅果蝇幼虫剔除,然后再用清水进行喷淋冲洗,去除沾附于杨梅果实表面的杂质;清洗后的杨梅果实用双道打浆机打浆,得杨梅汁78.5kg,杨梅果渣15.3kg,杨梅果核6.2kg。将杨梅果汁经UHT杀菌机110~120℃灭菌5~8s,用无菌袋进行无菌包装,进入-18℃冷库贮藏待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柑桔研究所,未经浙江省柑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77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流诱导型的自由流电泳仪回收装置
- 下一篇:多流路毛细管外绕盘管水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