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吸入隔挡件的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6638.1 | 申请日: | 2013-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1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布雷德利·D·斯特朗;凯勒·M·贝格曼;基思·A·布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0 | 分类号: | F04C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金霞;田军锋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吸入 隔挡件 压缩机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2年7月1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669,793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结合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压缩机吸入隔挡件装置。
背景技术
涡旋式压缩机能够将流体从吸入压力压缩至大于吸入压力的排出压力。涡旋式压缩机能够使用定涡旋构件和动涡旋构件,定涡旋构件和动涡旋构件各自具有以彼此啮合接合方式定位的卷绕体。涡旋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引起流体压力随着流体从吸入引入开口运动至排出口而增加。
通常,这种压缩机具有吸入引入口,该吸入引入口设置在压缩机的外部罩壳中,用以在吸入气体进入吸入引入开口之前允许吸入气体进入罩壳的内部中。因为返回压缩机的吸入气体通常可以包含能够引起压缩机的缓慢移动的润滑剂和/或液体制冷剂,因此以与吸入引入开口间隔开的关系定位引入口和/或以与这种引入口覆盖的关系包含隔挡件以减小这种液体吸入压缩机中的可能性已经成为惯用手段。
发明内容
压缩机可以包括罩壳、支承壳体、压缩机构和吸入隔挡件。罩壳可以限定吸入压力区域以及与吸入压力区域连通的吸入气体入口。支承壳体可以在吸入压力区域内相对于罩壳固定。压缩机构可以位于罩壳内、支承在支承壳体上、且与吸入压力区域连通。吸入隔挡件可以位于吸入压力区域内并且可以包括:主体,该主体在径向上位于支承壳体与吸入气体入口之间;第一凸片,该第一凸片从主体的第一横向端延伸;以及第二凸片,该第二凸片从主体的第一横向端延伸且与第一凸片轴向间隔开以在第一凸片与第二凸片之间限定第一凹部。支承壳体可以限定在凹部内延伸的第一腿部,该第一腿部相对于支承壳体轴向地紧固吸入隔挡件。
吸入隔挡件可以在径向上保持在支承壳体的外表面与罩壳的内表面之间。吸入隔挡件可以未直接固定至罩壳。吸入隔挡件可以抵接罩壳的内表面。
吸入隔挡件可以包括第三凸片和第四凸片,该第三凸片和第四凸片从主体的与第一横向端相对的第二横向端延伸。第四凸片可以与第三凸片轴向地间隔开以在第三凸片与第四凸片之间限定第二凹部。支承壳体可以限定第二腿部,该第二腿部在第二凹部内延伸并且相对于支承壳体轴向地紧固吸入隔挡件。在吸入隔挡件处于自由状态时,第二凸片的周向范围可以搭叠第一腿部并且第四凸片的周向范围可以搭叠第二腿部。吸入隔挡件可以构造成提供在组装期间第二凸片与第四凸片向内朝向彼此的偏转,以允许第二凸片和第四凸片移置越过支承壳体的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并且使第一腿部位于第一凹部内以及使第二腿部位于第二凹部内。
吸入隔挡件的主体可以包括延伸越过吸入气体入口的中央区域并且第一横向端可以包括:第一区域,该第一区域从第一中央区域以在90度与120度之间的第一角度延伸;第二区域,该第二区域从第一区域以在90度与120度之间的第二角度延伸;以及第三区域,该第三区域从第二区域以在90度与120度之间的第三角度延伸,其中第一凸片和第二凸片从第三区域延伸。第二凸片可以限定第一边缘,第一边缘形成在第二凸片的最外部轴向端,并且,第四凸片可以限定第二边缘,第二边缘形成在第四凸片的最外部轴向端。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可以各自相对于吸入隔挡件的纵向轴线以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的角度延伸。吸入隔挡件的纵向轴线通常可以平行于压缩机的纵向轴线。
压缩机吸入隔挡件可以包括:主体,该主体构造成在径向上位于压缩机支承壳体与压缩机罩壳中的吸入气体入口之间;第一凸片,该第一凸片从主体的第一横向端延伸;以及第二凸片,该第二凸片从主体的第一横向端延伸且与第一凸片间隔开以在第一凸片与第二凸片之间限定第一凹部。第一凹部可以构造成接收支承壳体的第一腿部以相对于支承壳体轴向地紧固吸入隔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66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