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寿命测试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86490.1 | 申请日: | 2013-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3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孙权;潘正强;冯静;颜兆林;程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孙国栋 |
地址: | 41007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寿命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预测方法,具体涉及时变温度应力下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循环寿命是衡量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预测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对其应用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锂离子电池性能退化机理的复杂性,其循环寿命预测一直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
研究表明,锂离子电池性能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桂长清等通过对不同温度下LiFePO4锂离子动力电池性能试验数据的研究,得出温度越高LiFePO4电池可用容量越大,循环寿命越短的结论。Bloom等对锂离子电池日历寿命和循环寿命进行了研究,通过步进应力加速退化试验,建立电池内阻和功率密度两个性能特征量的加速退化模型,并对不同温度下锂离子电池日历寿命和循环寿命进行了预测。孟祥峰等通过对某恒定温度下锰酸锂离子动力电池容量退化曲线的研究,外推出其伪循环寿命,并利用威布尔分布对伪寿命数据进行了电池寿命建模。然而,上述研究均是在恒定温度应力条件下开展的,对试验条件、试验设备和数据采集手段要求较高,其中高精度温控设备必不可少,限制了上述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尤其是不具备高精度温控设备的锂电池中小企业。
锂离子电池失效机理表明,在不控制温度的试验条件下,温度应力会随试验环境条件变化而变化,导致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值往往呈现出复杂的动态变化,而这种变化数据中蕴含了丰富的电池寿命信息,以及电池寿命与温度的关联信息,若能采用一定的数据建模手段对此类信息进行有效挖掘,则可在无温控试验条件下实现电池循环寿命预测。进一步考虑到锂离子电池实际使用条件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上述数据建模手段亦可为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国内外在时变应力寿命试验和退化试验数据建模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见。王越等对符合实际试验条件的非恒定应力加速寿命试验进行了研究,提出非恒定应力加速寿命试验模型和相应的应力折合方法。杨广斌通过对随机应力作用下元器件损伤累积效应的研究,揭示了随机应力下元器件可靠性与恒应力下元器件可靠性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这些研究成果为时变应力下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预测提供了借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时变温度应力下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预测方法,它无需对试验温度进行严格控制,试验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此外,锂离子电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环境温度往往是时变的,可用容量退化模型为时变温度下锂离子电池剩余循环寿命预测提供了理论基础。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采用的充放电制度如下:(1)静置30min;(2)1C恒流充电至终止电压4.2V,转为恒压充电至电流小于等于0.01C;(3)静置30min;(4)1C恒流放电至截止电压3.0V;(5)重复以上步骤44次。
本发明的预测方法为:用电池测试系统的6个通道,按照上述充放电制度,对6节单体电池分别进行循环寿命试验,测试系统自动采集每个通道的电流、电压等数据,用温度传感器采集仪采集每节单体电池表面温度,并将温度数据传输到电脑中;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试验在室温下进行,电池表面温度是外部环境温度和内部电化学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存在昼夜温差,试验过程中各节电池表面温度约在15-30℃之间振荡变化。
本发明无需对试验温度进行严格控制,试验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此外,锂离子电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环境温度往往是时变的,可用容量退化模型为时变温度下锂离子电池剩余循环寿命预测提供了理论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测试系统结构图,
图2为锂离子电池可用容量与温度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采用的充放电制度如下:(1)静置30min;(2)1C恒流充电至终止电压4.2V,转为恒压充电至电流小于等于0.01C;(3)静置30min;(4)1C恒流放电至截止电压3.0V;(5)重复以上步骤44次。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预测方法为:用ACCEXP电池测试系统的6个通道,按照上述充放电制度,对6节单体电池分别进行循环寿命试验,测试系统自动采集每个通道的电流、电压等数据,用18B20温度传感器采集仪采集每节单体电池表面温度,并将温度数据传输到电脑中;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试验在室温下进行,电池表面温度是外部环境温度和内部电化学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存在昼夜温差,试验过程中各节电池表面温度约在15-30℃之间振荡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64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舒适度测量仪
- 下一篇:介电系数微波测量装置及其构成的介电系数微波测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