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态口令验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84662.1 | 申请日: | 2013-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1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胡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40 | 分类号: | G06Q20/40;G06F21/31;H04L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解婷婷;栗若木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口令 验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签名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用户所操作的终端进行认证的动态口令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依托移动通信网络和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各类移动应用程序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金融消费、个人信息处理等各个领域。其中采用安卓操作系统,微软视窗操作系统和塞班操作系统的PC和智能移动终端发展极为迅速,使用这些技术和对于终端设备的用户越来越多,但是如何找到一个方便的,而且满足用户体验要求,同时又开发简单的通信接口,并利用此接口开发出使用的电子签名设备是一个金融界流行的话题。
如传统采用USB接口的一代和二代USBKey产,虽然安全性满足一定的要求,但是在智能移动终端普及的年代,USB接口特性影响了此技术的发展;另外,动态口令技术上虽然不用与PC或智能移动终端向连接,减少了很多的麻烦,但是由于其不满足我国电子签名法和银行电子交易中安全性的要求,所以也限制了此技术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态口令验证方法,解决了现有动态口令技术不能满足电子交易需求的问题。
一种动态口令验证方法,包括:
电子签名设备读取集成电路卡片上的验证信息;
所述电子签名设备将读取得到的验证信息作为动态口令,发送至上位机;
所述上位机验证所述动态口令。
优选的,所述电子签名设备读取集成电路卡片上的验证信息具体为:
电子签名设备接触所述集成电路卡片的触点,获取该集成电路卡片上的验证信息。
优选的,所述电子签名设备读取集成电路卡片上的验证信息具体为:
所述电子签名设备发送近场通信信号,截取所述集成电路卡片上的验证信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态口令验证方法,电子签名设备读取集成电路卡片上的验证信息,所述电子签名设备将读取得到的验证信息作为动态口令,发送至上位机,所述上位机验证所述动态口令,实现了高安全性的动态口令验证,解决了现有动态口令技术不能满足电子交易需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子签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动态口令验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实现电子签名设备接收已配对的其他终端进行电子交易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实现电子签名设备交易过程的工作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实现电子签名设备工作模式切换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动态口令验证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传统采用USB接口的一代和二代USBKey产,虽然安全性满足一定的要求,但是在智能移动终端普及的年代,USB接口特性影响了此技术的发展;另外,动态口令技术上虽然不用与PC或智能移动终端向连接,减少了很多的麻烦,但是由于其不满足我国电子签名法和银行电子交易中安全性的要求,所以也限制了此技术的发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态口令验证方法。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主要应用WiFi Direct技术来实现电子签名设备与用户所操作的终端的连接,可以使拥有相应的硬件设备通过WiFi直接的彼此相连,而不需要中间访问点。当每个都设备支持WiFi Direct时,使用此技术就能够发现并连接另一个对等设备。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动态口令验证方法满足了采用非接触方式将电子签名设备与PC或智能移动终端进行连接的需求,同时无线通信距离要远远超过蓝牙技术。
首先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所使用的电子签名设备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
中央控制模块101,显示模块102,物理控制模块103,电子签名模块104,WiFi通讯模块105,读写卡片模块108,及一个专利是强调是电子签名模块存在的硬件,另外一个是强调是电子签名和读写卡片模块同时存在的硬件),电源管理模块106,以及可选配的其他通信模块10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46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