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级加压式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84001.9 | 申请日: | 2013-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0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熊健吾;周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A01G2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郭吉安 |
地址: | 400044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级 加压 雨水 收集 灌溉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的雨水收集及其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农村住宅及城市民用建筑的分级加压式雨水收集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拥有世界22%的人口,却只享有世界6%的水资源,被联合国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早在2002年,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就对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潜力做出了估算,若把20%的雨洪量利用起来,到2010年可利用雨水40亿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城市用水总量的10%左右,而到2030年可利用雨水60亿立方米。
国外发达国家针对雨水利用的研究较早,例如日本在1963年开始兴建滞洪和储蓄雨水的蓄洪池,将蓄洪池的雨水用作喷洒路面、灌溉绿地、冲洗厕所等城市杂用水,也用于消防和发生灾害时应急用水。另外,存储雨水的水池还用作调节城市雨洪的设施;除了在一般住房增建储雨罐外,在有些大型建筑物如相扑馆、大会场、机关大楼下都建有容积达数千立方米的地下水池来存蓄雨水。美国芝加哥,为了解决城市防洪和雨水利用问题,大多数的建筑安装了屋顶蓄水和入渗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而德国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实用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并制订了一系列有关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如目前德国在新建小区之前,均要设计雨水利用设施,否则政府将征收雨水排放设施费和雨水排放费。
我国关于雨水收集利用的研究起步较晚,关于雨水收集利用的专利主要从21世纪初才开始逐渐出现。例如2005年公开的雨水收集装置(CN1752357)采用斗状容器对雨水进行收集储存、2008年公开的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CN101333821)结合建筑屋檐形成凹槽进行雨水收集,其成本低廉应用范围较广,但并未涉及雨水利用方面内容。而2008年公开的一种住宅区生活污水和雨水收集处理用于屋顶种植系统( CN101161053)通过水泵将污水泵送至人工湿地、蓄水池等构件形成过滤系统最终用于屋顶种植,其方式合理实用,但存在造价过高、能耗大等缺陷,因此应用范围不大;2011年公开的家庭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01994329A)采用过滤器将雨水过滤消毒实现中水系统,适宜于体量小而数量多的家庭冲厕、洗衣等用水,但收集后的雨水未能加压,无法满足需一定浇灌距离的种植及园林灌溉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现有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构建成本高、能耗大、在城市园林以及农作用地方面适应性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分级加压式雨水收集灌溉系统。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分级加压式雨水收集灌溉系统,由蓄水系统2和灌溉系统5组成,蓄水系统2由过滤管1、蓄水单元3和连接环4构成,过滤管1与建筑屋顶落水管相连接,雨水经过滤后进入蓄水单元3,若干蓄水单元3和连接环4相互拼装对蓄水单元2进行分级;灌溉系统5由气压管道6、三通阀7和加气装置8构成,根据当前水位对目标蓄水单元3进行加压,使水压达到灌溉所需压力,并配合导水管道9、出水管道10实现对园林及农作用地的灌溉;当雨水储存量不足时,可通过补水管11对蓄水系统2进行补水灌溉。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满足了农村宅间园地及城市园林灌溉需求,解决了现代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成本、适用范围以及能耗方面的现存问题,本发明的分级加压式雨水收集灌溉系统,适用于塑料材质、金属材质以及多种地方材料形成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分级加压式雨水收集灌溉系统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分级加压式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剖面示意图
图3为分级加压式雨水收集灌溉系统蓄水过程示意图
图4为分级加压式雨水收集灌溉系统灌溉过程示意图
上述图中,1、过滤管;2、蓄水系统;3、蓄水单元;4、连接环;5、灌溉系统;6、气压管道;7、三通阀;8、加气装置;9、导水管道;10、出水管道;11、补水管;12、蓄水单元A;13、蓄水单元B;14、蓄水单元C;15、三通阀A;16、三通阀B;17、三通阀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大学;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40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