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并号侦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82032.0 | 申请日: | 2013-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4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阙演明;谢勇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富士通信息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4 | 分类号: | H04W24/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侦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SIM卡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并号侦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现如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通讯工具,手机在生活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地位,也就有了不法分子对手机卡进行复制、监听窃取用户隐私信息,为了能及时发现此种情况,发明了反并号侦测方法,当用户发生并卡时能及时通知用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反并号侦测方法,能够及时准确的确定是否存在SIM卡复制现象存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反并号侦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手机终端实时获取当前位置信息;
步骤2:当获取的当前位置信息发生变化时,将当前位置信息汇报到服务端;
步骤3:服务端保存该用户的当前位置信息;
步骤4:服务端分析该用户的手机活动信令信息,解析出用户的信令中的位置信息;
步骤5:服务端将该用户的信令中的位置信息与手机终端汇报的位置信息进行比对;如果这两个位置信息不同,则说明有发生并号,转入步骤7;如果这两个位置信息相同,则转入步骤6;
步骤6:不处理;
步骤7:发送并号提示短信到用户手机终端。
所述步骤1中当前位置信息包括SID、NID、和LAC;所述步骤5中比对信令中的位置信息和实际位置信息SID、NID、和LAC三个中任何一个不相同则发生并号。
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
分析7号信令中MAP信令中的注册和取消注册信令,取得用户的移动台识别号和用户手机号;
分析7号信令A口信令的主叫信令、被叫信令、上行短信信令、下行短信信令、位置更新信令,取得用户的移动台识别号、小区编号、信令源点码、信令目的点码;
把A口信令中移动台识别号转化为用户手机号,根据MAP中获得的移动台识别号和用户手机号对应关系做转化;
根据全省基站信息,取得当前所在位置信息。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手机终端实时汇服当前位置及服务端检测并号信息的方式来检测并号,其中当手机终端在位置变化时,需要上传终端的位置信息(SID、NID、LAC),而服务端实时检测该号码的信令动作,判断信令的位置动作是否与上传的位置一致,若比较的信息不一致则表示该号码存在并号,并把并号情发下发给手机终端。本发明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反并号侦测方法。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反并号侦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手机终端实时获取当前位置信息,当前位置信息包括SID、NID、和LAC;
步骤2:当获取的当前位置信息发生变化时,将当前位置信息汇报到服务端;
步骤3:服务端保存该用户的当前位置信息;
步骤4:服务端分析该用户的手机活动信令信息,解析出用户的信令中的位置信息;具体包括:
分析7号信令中MAP信令中的注册和取消注册信令,取得用户的移动台识别号和用户手机号;
分析7号信令A口信令的主叫信令、被叫信令、上行短信信令、下行短信信令、位置更新信令,取得用户的移动台识别号、小区编号、信令源点码、信令目的点码;
把A口信令中移动台识别号转化为用户手机号,根据MAP中获得的移动台识别号和用户手机号对应关系做转化;
根据全省基站信息,取得当前所在位置信息;
步骤5:服务端将该用户的信令中的位置信息与手机终端汇报的位置信息进行比对;比对信令中的位置信息和实际位置信息SID、NID、和LAC三个中任何一个不相同则说明发生并号,转入步骤7;如果这两个位置信息相同,则转入步骤6;
步骤6:不处理;
步骤7:发送并号提示短信到用户手机终端。
本发明通过手机终端实时汇服当前位置及服务端检测并号信息的方式来检测并号,其中当手机终端在位置变化时,需要上传终端的位置信息(SID、NID、LAC),而服务端实时检测该号码的信令动作,判断信令的位置动作是否与上传的位置一致,若比较的信息不一致则表示该号码存在并号,并把并号情发下发给手机终端。本发明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反并号侦测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用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以及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富士通信息软件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富士通信息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20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