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三网融合的广电分业务信用控制管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1440.4 | 申请日: | 2013-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7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军;唐安宏;周亮;马红;陈超;王靖;杨冬冬;丁佳佳;孙元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14 | 分类号: | H04L12/1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叶涓涓 |
地址: | 2100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融合 广电 业务 信用 控制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广电网络在线计费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是涉及面向三网融合的广电分业务信用控制管理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三网融合的蓬勃发展,融合业务日趋多样和复杂,用户数量不断增加,产品的订购渠道也愈加灵活多样,业务数据量得到了大幅增长。广大客户消费的高价值业务急剧增多,消费额度更高,从而带来的欠费风险也随之增高,因此信用控制的及时、准确、灵活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信用控制就是当用户可支配的费用低于某一阀值或已经发生欠费时对用户进行催缴或服务限制以及当欠费用户通过缴费等渠道使得账户余额达到某一阀值时对用户进行恢复服务。整个信用控制环节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访问和计算处理,而传统的欠费管理、停复机等信用控制能力已经难以适应目前的信用管理控制的要求,通常存在如下缺陷:系统处理效率不高、不支持千万级的用户数量;不支持分业务信控;无法做到系统实时信控和人工审核的可配置。
内存数据库(MDB)就是将数据放在内存中直接操作的数据库。相对于磁盘,内存的数据读写速度要高出几个数量级,将数据保存在内存中相比从磁盘上访问能够极大地提高应用的性能。同时,内存数据库抛弃了磁盘数据管理的传统方式,基于全部数据都在内存中重新设计了体系结构,并且在数据缓存、快速算法、并行操作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所以数据处理速度比传统数据库的数据处理速度要快很多,一般都在10倍以上。内存数据库的最大特点是其“主拷贝”或“工作版本”常驻内存,即活动事务只与实时内存数据库的内存拷贝打交道。本发明即利用内存数据库技术解决现有系统中的一系列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DB设计实现的面向三网融合的广电分业务信用控制管理方法及系统,能够在精确的融合计费的基础之上,按照分业务实现准确无误、实时有效的信用控制,对保证公司资金安全和提升用户满意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面向三网融合的广电分业务信用控制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从内存数据库中获得各用户的账本、信用度、门限信息、账单、历史告警信息;
(2) 根据账单信息和账本信息进行分业务预冲销,并将获得的各用户预冲销结果存储在内存数据库中;
(3) 基于预冲销得到的用户各分业务欠费信息,根据预先设定的信控策略,进行分业务信用控制。
作为分业务信用控制管理方法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账单分为多个账单科目,每一个账单科目都关联到特定的分业务,所述步骤(2)进行预冲销时,根据预先设定的销账关系,使用相关联的账本预冲销各分业务账单科目。
作为分业务信用控制管理方法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账本具有优先支付顺序,所述各分业务账单具有优先被支付顺序。
作为分业务信用控制管理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3)包括如下步骤:
(i) 基于预冲销得到的用户各分业务欠费信息,根据预先设定的信控策略,生成信控工单;
(ii) 根据生成的信控工单,执行相应的信控操作。
作为分业务信用控制管理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信控策略为结合信用额度和门限信息进行信用控制,当某分业务下用户信用额度-用户该分业务欠费额落在不同的门限值范围内时,即生成不同的信控工单。
作为分业务信用控制管理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i)和步骤(ii)中信控工单包括告警信控工单、停机信控工单和开机信控工单。
作为分业务信用控制管理方法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步骤(ii)执行停机信控工单或开机信控工单时,还需要根据连带关系加以关联执行。
作为分业务信用控制管理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带关系包括如下几种:用户之间的连带关系、分业务之间的连带关系、服务包内的连带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未经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14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