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导线圈的匝间间隙指示装置和绕制匝数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9880.6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2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兰凯;程军胜;戴银明;王秋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B11/14 | 分类号: | G01B11/14;H01F4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关玲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导 线圈 间间 指示 装置 绕制匝数 控制 方法 | ||
1.一种超导线圈的匝间间隙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匝间间隙指示装置包括激光探头(4)和滚珠丝杠机构(6);所述的滚珠丝杠机构(6)由滑块(10)和丝杠(11)组成,滑块(10)安装在丝杠(11)上;所述的激光探头(4)固定安装在所述的滑块(10)上,用于在正在缠绕导线(2)或上一层导线(3)上产生光斑(5);滚珠丝杠机构(6)通过驱动马达(9)和安装在转轴(8)上的编码器与超导线圈骨架(1)的转轴连接,通过所述丝杠(11)的回转运动转换为滑块(10)的进给运动,带动激光探头(4)做直线运动;滚珠丝杠机构(6)与超导线圈骨架(1)的轴线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线圈的匝间间隙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丝杠机构(6)的长度大于需绕制的超导线圈的轴向长度。
3.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线圈的匝间间隙指示装置控制绕制匝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如下:
(1)绕制超导线圈某层导线的第一匝导线时,设激光探头(4)发出的激光产生的光斑(5)到正在缠绕导线(2)的轴向距离为初始轴向距离s0;
(2)绕制该层导线过程中,如果观察到光斑(5)和正在缠绕导线(2)的轴向距离s等于或近似等于初始轴向距离s0,则超导线圈匝间间隙始终为设计的匝间间隙Δb,不需要调整施加在正在缠绕导线(2)上的轴向推力(7);绕制到超导线圈骨架(1)的端部时,该层导线的绕制匝数等于设计匝数;
(3)绕制该层导线过程中,如果观察到光斑(5)和正在缠绕导线(2)的轴向距离s大于初始轴向距离s0,则匝间间隙大于设计的匝间间隙Δb,增加施加在正在缠绕导线(2)上的轴向推力(7);绕制到超导线圈骨架(1)的端部时,该层导线的绕制匝数等于或稍小于设计匝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超导线圈绕制匝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向推力(7)通过操作人员手动推压与正在缠绕导线(2)接触的聚四氟乙烯薄板来施加,所述的聚四氟乙烯薄板位于正在缠绕导线(2)的侧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超导线圈绕制匝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某一宽度的导线,所述滚珠丝杠机构(6)的进给运动速度取决于超导线圈骨架(1)的转速n,激光探头(4)的直线运动速度取决于超导线圈骨架(1)的转速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988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E塑料制成的丝圈垫
- 下一篇:变色电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