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线圈与永磁铁复合励磁式电涡流缓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9111.6 | 申请日: | 2013-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6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何仁;赵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49/04 | 分类号: | H02K49/04;B60L7/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胡玲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线圈 永磁 复合 励磁式电 涡流 缓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缓速器,特指一种采用线圈与永磁铁复合励磁式电涡流缓速器领域,具体涉及导磁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阻力矩来达到制动目的的一种制动装置领域。
技术背景
目前,汽车所用的摩擦制动器可分为鼓式和盘式两大类,摩擦制动过程实际上是将汽车行驶的动能通过制动器吸收转换为热能,导致制动器温度升高,影响制动性能。由于盘式制动器与鼓式制动器相比有抗热衰退性强、尺寸和质量较小及制动效能稳定等优点,所以盘式制动器在汽车上应用逐渐增多。然而无论是盘式制动器还是鼓式制动器都会产生噪声,散发出粉尘之类的有害物质,尤其在下长坡或频繁制动工况下,摩擦制动器温度急剧上升,抗热衰退性急剧下降。
近年来车辆电涡流缓速器和永磁式缓速器得到应用和发展,它能够有效地弥补现有制动器系统在技术性能上的不足,提高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电涡流缓速器和永磁式缓速器是非接触式制动器,它是利用电磁原理产生制动力矩的缓速装置。改变了现有技术中汽车因通过机械制动系统的频繁刹车而缩短制动系统的使用寿命以及引起摩擦制动器的温升而降低制动器的制动性能,可以减少制动器的动作次数,能够有效地解决噪声和粉尘问题,同时还可降低摩擦制动器的温升,提高了制动系统的性能和行车的安全性。
在专利CN101471597A中公开了一种电、永磁复合式缓速器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摩擦制动器的一些问题,但是这种方法导磁率不高,且漏磁较多,而且产生的制动力矩不够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性能稳定可靠,能减少制动次数、降低制动产生的制动器温升,提高制动系统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性。本发明针专利CN101471597A中公开的一种电、永磁复合式缓速器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既具有电磁式电涡流缓速器的力矩大,又具有永磁式电涡流缓速器的节能、质量轻、热稳定性好、维护少的特点,从而具有节能、转矩大、重量轻、结构紧凑、安全、使用寿命长、低速制动能力好、反应速度快、非工作状态不产生制动力矩等优点的一种电涡流缓速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左右转子盘、定子支架、定子等。其中定子是由数个偶数电永磁励磁装置组成,数量为8个,左、右转子盘对称分布在电永磁励磁装置两侧,电永磁励磁装置包括励磁线圈、永磁铁、磁粉、磁轭组成,永磁铁做成空心圆柱状,里面有充满磁粉的圆柱容器填充,将高导磁材料制成的磁轭安装在永磁铁两端,要求磁轭完全覆盖住磁粉层和永磁铁的端面,励磁线圈绕在永磁铁的圆柱外表面上。定子通过定子支架固定,呈圆周分布,相邻2个磁极的励磁线圈磁极相反。永磁铁和磁粉层组成的单元的轴线与固定架轴向平行。
定子的8个电永磁励磁装置的圆心均匀分布在同一个分度圆周上,并且电永磁励磁装置在对外显示磁性的情况下相邻2个电永磁励磁装置的极性应该是相反的。
永磁铁和磁粉层组成的单元的轴向方向相对于固定架呈径向布置。
通过控制通入线圈中的电流通断来控制永磁铁磁场的开关状态;通过控制通入线圈中的电流大小来控制制动力矩的大小。
定子的8个电永磁励磁装置可以同时工作,也可以根据需要部分成对,而且对称参与工作。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此时励磁线圈不通电,永磁铁产生的磁场经过永磁铁、磁轭、磁粉层、磁轭形成回路,永磁体所产生的磁场被屏蔽,整个电永磁励磁装置对外不显示磁场,即此时电永磁励磁装置对转子没有制动作用。本发明处于工作状态时,励磁线圈通电,电磁场将会阻止永磁场经过磁粉层,迫使相邻电永磁励磁装置产生的磁场回路闭合,其磁力线回路为:永磁铁、磁轭、气隙、转子、气隙、转子、气隙、另一个电永磁励磁装置的磁轭、另一个电永磁励磁装置的永磁铁、另一个电永磁励磁装置的磁轭、气隙、转子、气隙、转子、气隙、磁轭、永磁铁。此时转子盘如果在运动的话就会受到电磁场和永磁场的涡流制动作用。
有益效果:本发明把普通涡流缓速器的定子使用永磁铁来代替,增加了定子磁场。空心圆柱状的永磁铁里面充满磁粉,增加了定子的导磁性。从而具有节能、转矩大、反应快、重量轻、结构紧凑、安全、使用寿命长、低速制动能力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线圈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处于非工作状态的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处于工作状态的原理图
图5是定子处于非工作状态的原理图
图6是相邻定子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磁路原理图
图7是定子处于工作状态的原理图
图8是相邻定子处于工作状态时磁路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91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散乳化均质三级胶体磨
- 下一篇:新型刮片打浆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