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套辊芯的加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78809.6 | 申请日: | 2013-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1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 发明(设计)人: | 赵亚军;王均亚;黄正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标新久保田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 代理公司: | 靖江市靖泰专利事务所 32219 | 代理人: | 陆平 |
| 地址: | 214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套辊芯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到轧钢机组连续退火炉中的一种碳套辊芯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轧钢机组连续退火炉碳套辊芯的工况比较特殊,属于高温段炉内辊,一直处于高温和负载的工作环境中,在轧钢机组连续退火炉中根据温度的变化其材质也分别有相应的变化,高温段(950℃以上)碳套辊芯主要材质为:BX305013W、Cr33Ni50W16、Cr28Ni48W5Co3等,该材质具有高硬度、抗磨损和良好的高温性能,但是切削性能很差,传统的制造加工技术不能够满足碳套辊芯的相关要求,在生产过程中碳套辊身的壁厚偏差值超标、内孔整体粗糙度达不到设计图纸要求等不良质量状况,而导致碳套辊芯弯曲,大大降低了其使用寿命。因此对其进行技术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碳套辊芯的加工方法,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碳套辊芯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工步骤如下:
1)校直:操作设备-校直机
将离心浇铸的碳套辊身下料后进行校直,全长直线度控制在0.5mm;
2)加工工艺基准导向止口和摩擦付:操作设备-管子床
根据碳套辊身内孔两端进行找正并夹紧,在碳套辊身端部加工导向止口,其内径尺寸与碳套辊身粗加工内径尺寸一致,导向止口深度为2倍的内径,然后在其外圆加工一段摩擦付,其外径尺寸为成品外径尺寸加3mm,长度为100mm左右;
3)镗孔:操作设备-深孔镗床
以工艺基准为基准,将碳套辊身装夹在深孔镗床上且两端进行找正,采用推镗的加工方法,对碳套辊身内孔进行加工;
4)车两端端面及止扣并加工外圆找正基准:操作设备-管子床
将碳套辊身装夹在管子床上,采用百分表对两端已加工内孔进行找正,使内孔跳动值控制在0.02mm以内,车两端端面和止扣,控制长度,同时在两端适合位置的外园上加工找正基准,找正基准的加工要求为碳套辊身两端车出即可,且宽度为10mm左右;
5)粗车碳套辊身外圆:操作设备-C6180、C6280车床
两端采用四爪卡盘进行装夹,根据已加工的两端找正基准进行整体找正,跳动值控制在0.02mm以内,根据设计图纸对各部分外圆进行粗车,留加工余量2-3mm;
6)检查碳套辊身的静态不平衡量:操作设备-平台和平衡棒
在平台上校正平衡棒使之水平,然后将粗加工好的碳套辊身放在平衡棒上,进行检查不平衡量;
7)返修及对策:若静态不平衡量超标,则需要检查碳套辊身壁厚和跳动值,并根据其检查的数值进行相应的返修;
8)精车碳套辊身外圆及各部分长度:操作设备C6180、C6280车床
碳套辊身两端采用四爪卡盘进行装夹,以加工的两端外圆作为基准进行整体找正,其精度控制在0.02mm以内,根据设计图纸对各部外圆及长度整体进行精加工,并留0.15mm的磨削加工余量;
9)焊后加工碳套辊身两端余量:操作设备-C6180、C6280车床
两端采用四爪卡盘以已精车碳套辊身外圆进行找正并装夹,车两端焊接收缩余量,留0.15mm的磨加工余量;
10)两端轴头粗、精车:操作设备-管子床
将轴头装夹在管子床上,两端进行装夹找正,按照设计图纸尺寸进行粗车、精车,并且留0.15mm的磨加工余量;
11)将均布焊接好的隔热挡板与插入碳套辊身中的轴头端连接;
12)碳套辊芯的磨削加工
在碳套辊身两端装上轴头, 以碳套辊身为找正基准,分别对两端轴头进行磨削加工,然后再以两端轴头为基准对碳套辊身磨削加工,确保碳套辊芯的整体跳动值、粗糙度、圆柱度、尺寸公差要求完全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13)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碳套进行外出加工,所述的碳套采用的是陶瓷材质;
14)根据总装设计图纸进行装配。
本发明有效地防止碳套辊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壁厚偏差而导致的弯曲变形,从而大大的提高了碳套辊芯的使用寿命,比现有技术加工的产品使用寿命提高1倍以上。提高了产品的加工质量及生产效率,同等工况条件下,每日产量是现有技术加工产量的1.5倍以上,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碳套辊芯结构示意图;
图3是碳套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标新久保田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标新久保田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88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六自由度3-3正交型并联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盘铣刀激光修复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