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力-位移特性对称的双相插片式直动电磁铁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78637.2 | 申请日: | 2013-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1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 发明(设计)人: | 孟彬;陈烜;阮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K31/08 | 分类号: | F16K31/08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位移 特性 对称 双相插片式直动 电磁铁 | ||
1.力-位移特性对称的双相插片式直动电磁铁,包括定子部件、衔铁部件、壳体以及前后端盖,所述定子部件位于衔铁部件的外侧,所述定子部件具有双相电流励磁结构;
所述永磁体(11)为圆环形状,其轴向尺寸S2要求保持为定子以及衔铁硅钢片齿距Pt的(K-1/2)倍,K为任意正整数;永磁体(11)位于所述定子左保持架和定子右保持架之间且被轴向磁化成N极和S极;永磁体(11)必须按照整个圆周均分的方式划分成偶数个区域,每个区域均轴向充磁,且N极区域和S极区域间隔排列;
所述四个定子保持架形状相同,均为中空的半圆柱体,杯体外圆周面开有径向均匀分布的插槽,其形状尺寸要求和定子硅钢片(4)相同;定子硅钢片(4)为冷冲压成型的扁平匚形状,其两个末端上分别开有轴向均匀分布且数目相等的小齿,小齿的齿宽和槽宽相等;定子硅钢片(4)两条内边的距离S1为齿距Pt的整数倍;定子硅钢片(4)插入四个定子保持架上的插槽以构成产生电磁力所必需的定子凸齿结构;
所述衔铁部件包括衔铁保持架(16)、第一衔铁硅钢片(7)、第二衔铁硅钢片(8)与推杆(17);第一衔铁硅钢片(7)和第二衔铁硅钢片(8)均为冷冲压成型的扁平长条形状,且轴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小齿,其齿宽和槽宽相等;两种衔铁硅钢片插入衔铁保持架(16)上的插槽以构成产生电磁力所必需的衔铁凸齿结构;
第一衔铁硅钢片(7)和第二衔铁硅钢片(8)轴向错开半个齿距,第一衔铁硅钢片(7)和第二衔铁硅钢片(8)其余的结构参数相同;衔铁保持架(16)外圆周面上开有均匀分布的插槽,插槽数是能被4所整除的偶数,将衔铁保持架(16)分成与永磁体(10)对应的区域,插入第一衔铁硅钢片(7)的区域和插入第二衔铁硅钢片(8)的区域间隔排列;
衔铁保持架(16)安装在推杆(17)之上,可与阀芯联动的推杆(17)通过直线轴承支撑在前端盖(1)及后端盖(3)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体,其特征在于:永磁体(11)必须按照整个圆周四均分的方式划分成4个区域,每个区域均轴向充磁,且N极区域和S极区域间隔排列。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体,其特征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部件的双相电流励磁结构包括:第一定子保持架(12)、第二定子保持架(13)、第三定子保持架(5)、第四定子保持架(9)、定子硅钢片(4)、第一线圈保持架(15)、第二线圈保持架(6)、第一控制线圈(14)、第二控制线圈(10)、永磁体(11)和壳体(2);所述第一定子保持架(12)、第二定子保持架(13)、第三定子保持架(5)、第四定子保持架(9)均布置在衔铁外圈,第一定子保持架(12)和第二定子保持架(13)形状相同,两者相互扣合构成定子左保持架并通过壳体(2)压紧,第一线圈保持架(15)位于定子左保持架的空腔内,所述第一控制线圈(14)环绕在第一线圈保持架(15)上组成电流励磁的一相;第三定子保持架(5)和第四定子保持架(9)形状相同,两者相互扣合构成定子右保持架并通过壳体(2)压紧,所述第二线圈保持架(6)位于所述定子右保持架的空腔内,所述第二控制线圈(10)环绕在第二线圈保持架(6)上组成电流励磁的另一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保持架(12)、第二定子保持架(13)、第三定子保持架(5)、第四定子保持架(9)为高强度的增强尼龙材料注塑成型;衔铁保持架(16)为高强度的增强尼龙材料注塑成型;壳体(2)和前后端盖(1)和(3)可以采用高强度的增强尼龙材料注塑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863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丝绳失效的实验研究方法
- 下一篇:温敏微载体及其制备工艺和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