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音箱减震装置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78414.6 | 申请日: | 2013-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8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黄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升亚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02 | 分类号: | H04R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胡坚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音箱 减震 装置 及其 应用 | ||
1.一种音箱减震装置,其用于为一音箱提供减震作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音箱减震装置包括两个或多个减震元件,以使当所述音箱放置于一环境表面时,所述减震元件位于所述环境表面与所述音箱之间,从而使所述音箱工作时产生的震动藉由所述减震元件得到缓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箱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元件位于所述音箱的底侧和/或侧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箱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减震壳体,其耦接于所述音箱,以缓冲所述音箱的震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箱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音箱减震装置包括两所述减震壳体,并且分别设置在所述音箱的两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箱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元件一体地延伸于所述减震壳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箱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元件凸设于所述减震壳体。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箱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元件包括至少一第一减震元件以及至少一第二减震元件分别设置于两所述减震壳体底侧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箱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元件包括至少一第三减震元件分别设置于两所述减震壳体的侧部。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箱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减震元件设置在所述减震壳体的侧部边缘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音箱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音箱,从而所述第三减震元件以及所述支撑体使所述音箱得以被倾斜地支撑在所述环境表面。
11.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音箱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音箱包括至少一喇叭,所述音箱放置在所述环境表面时,所述喇叭竖直地或水平方向地排列。
12.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音箱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音箱包括至少一喇叭以及至少一被动振动器。
13.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音箱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元件由弹性材料制成。
14.如权利要求3至10中任一所述的音箱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壳体由弹性材料制成。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音箱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元件还包括至少一第四减震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体,从而在所述支撑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四减震元件位于所述环境表面与所述支撑体之间。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音箱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元件包括两所述第一减震元件以及两所述第二减震元件分别以预定的间隔设置于两所述减震壳体底侧部,两所述第一减震元件与两所述第二减震元件分别呈位置对称的方式排列。
17.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音箱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元件各自具有预定弯度,以在支撑所述音箱时形成拱状结构。
18.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音箱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减震元件的截面呈直线形、曲形、弧形或折线形。
19.一种通过音箱减震装置为音箱减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将所述音箱的震动传递给至少两减震元件,其中所述减震元件位于所述音箱与一环境表面之间,从而使所述音箱与所述环境表面形成点与面的接触;以及
(b)由所述减震元件提供弹性减震作用,从而所述音箱的震动产生的应力集中到所述减震元件并且藉由所述减震元件得到缓冲。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c):通过至少一减震壳体给所述音箱提供缓冲作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元件一体地延伸于所述减震壳体。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元件凸设于所述减震壳体。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减震壳体各自形成一容纳腔,以分别容纳所述音箱的一端部。
24.如权利要求20至2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元件位于所述减震壳体的底侧部和/或侧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升亚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升亚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841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浆料混合罐液位控制系统
- 下一篇:有机废气回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