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关联防伪套码实现多次认证的物品防伪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77672.2 | 申请日: | 2013-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0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何立风;巣宇燕;王鑫;郭凌华;杨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关联 防伪 实现 多次 认证 物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品防伪技术领域,涉及物品的一套防伪码的设计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通过关联防伪套码实现多次认证的物品防伪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的防伪技术,是采用特殊纸张、特殊油墨、特殊印刷方式等传统防伪技术,这些防伪技术在市场应用比较多,但是成本高,容易仿制。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日趋成熟,将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应用于防伪印刷势在必行。
防伪码是数码防伪技术中的作为“专用资源”而加注到物品上的标识,防伪码以被覆盖的密码形式印刷在防伪标签上,常用的防伪码有15位、16位、20位等等。同时,在标签上印刷物品的查询地址,物品在进行验证时就刮开密码覆盖层,根据印刷在标签的查询地址,输入密码进行查询,得到该物品的真伪结果,查询方式可以通过网站,电话语音,特殊服务号码,手机短信息等形式进行查询。
上述方法的缺陷是:因为每个物品只有唯一的一个防伪识别码,因此每个物品只能被认证一次,不能满足不同的物品利益相关者的认证要求。
现有的多个防伪码的防伪技术:要么是由具有不同含义(时间、地点、)的多个部分构成的一个防伪认证码,目的是为了监管流通流向和溯源,防止窜货,方便管理,同时为避免造假者对一个真防伪认证码进行批量的复制伪造,认证时要求具有一次性,即该码只有在首次认证为真时才保证该物品为真品,所以不能提供在流通过程中的多次独立认证;要么是同一个防伪认证码印刷在物品的不同包装结构中,如酒品的酒标、酒盒和酒瓶,目的是防止酒瓶、酒盒包装的回收再利用,但仍然无法提供多次分别的独立认证。所以,现有方法都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多个独立认证的防伪认证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关联防伪套码实现多次认证的物品防伪方法,解决了现有一次认证技术只能提供一次有效认证,不能提供实际应用中多次分别独立认证的需求的问题,消费过程中可为不同的消费者在不同的时间分别独立认证产品真伪。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过关联防伪套码实现多次认证的物品防伪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将至少两个防伪认证码分别隐藏于物品或物品包装中,并将防伪认证码信息存储于认证系统数据库中;
步骤2:终端客户进行防伪认证,分别通过对物品不可逆的操作取出隐藏于物品或物品包装中的防伪认证码,通过电话、手机或网络查询手段将获得的防伪认证码经通讯网络发送至认证系统,认证系统根据得到的防伪认证码进行认证,得到物品的真伪。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其中的步骤1中的防伪认证码对应的“认证次数”设置为0。
其中的步骤1中的防伪认证码是通过真随机数发生器生成的一套至少两个不可预测的真随机数。
其中的步骤1中的防伪认证码为不可预测的随机数数字列、随机数数字和字母混列、数字字母和文字混列、编码后对应的二维码和彩色三维码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的步骤2中的认证系统根据防伪认证码进行认证,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若某个防伪认证码不存在于认证系统数据库中,系统将返馈回“未生产过与该码相应的物品”的信息;若套码中的防伪认证码x存在于认证系统数据库中且其“认证次数”为0,而且已被用于认证的防伪码有S1,…,Sk,系统将返回“该防伪认证码被首次认证,是真码;且与该码相关联的已被认证过的防伪码分别为S1,…,Sk,如果没有看到这些码中的任何一个,或者看到了上述以外的码,该物品有问题;若需进一步查询,请保留与该物品所有相关的东西,并请与下述授权单位联系”的信息并给出授权单位的信息;同时认证系统将认证码x的认证次数置为1;若防伪认证码存在于认证系统数据库中且其“认证次数m”大于或等于1,认证系统将“认证次数m”加1后返回“该防伪认证码x已被认证过m次;如果是第一次认证该物品,则该物品是伪造品;若需进一步查询,请保留与该物品所有相关的东西,并请与下述授权单位联系”的信息并给出授权单位的信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防伪方法,对每一个物品,根据需要生成一套防伪认证码,所有的防伪认证码相互关联,可为同一物品提供多次防伪认证。该方法既可用于流通中不同环节的认证,也可用于同一物品的多次防伪认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76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