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培养并利用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废水的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77522.1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8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吕斌;巴特·布鲁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和威(北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3 北京市朝阳区四惠东惠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培养 利用 颗粒 污泥 处理 废水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培养并利用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废水的装置,该装置由反应池主体、进水装置、曝气装置、排泥装置、回流装置和排水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
(1)反应池底部设有进水装置和曝气装置,进水装置包括进水管道、进水控制阀和布水器,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空气管道、曝气控制阀和曝气头;
(2)反应池中部设有排泥装置,包括排泥管道及排泥控制阀;
(3)反应池上部设有回流装置和排水装置,回流装置包括回流管道、回流控制阀和回流泵,回流液通过进水装置实现回流;排水装置采用不引起进水短流和出水返混的排水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应池为圆筒形或立方体形,高径比或高长比为5/1~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水装置为滗水器。
4.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反应池内投入接种污泥,注入池容1/3~2/3的处理废水放置24~48小时,然后采取序批式运行方式,
第1步:向反应池内进废水,进水量为装置设计池容的1/3~2/3;
第2步:停止进废水,进行曝气,曝气量维持在使反应池内溶解氧浓度小于5mg/L,曝气时间为2~6小时;
第3步:曝气结束后,进行静置沉淀,并将沉降性能不好的污泥及处理后的污水分别排出;静置沉淀时间在第一个月内为60分钟,随着过程的进行,逐步降低静置沉淀时间,第2~6个月时静置沉淀时间降至30分钟;
上述1~3步为一个运行周期,重复其即以序批的方式在反应池下部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种污泥为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装置的剩余污泥或者已有的颗粒态污泥,或者两者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具有外层好氧区与内核缺氧厌氧区同时存在的分层结构,颗粒粒径大于212μm,污泥体积指数SVI5与SVI30的值接近且SVI30的值不大于70mL/g,沉降速度为5-40m/h。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颗粒污泥的外层好氧区厚度为整个颗粒污泥半径的1/5~1/3。
8.使用权利要求1的装置和权利要求4方法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步骤:
(a)在无氧气供给的条件下,从反应池下部的颗粒污泥床底以一定流速和流量注入废水,同时将上一周期中经过处理的废水从反应池上部排出;
(b)停止进水,以一定流量向反应池内引入含氧气体,使污泥成流化状态,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及营养类污染物氮、磷同时去除;
(c)停止曝气,静置一定时间,使颗粒污泥沉降,在反应池下部形成颗粒污泥床,剩余污泥依据污泥产生量周期性经排泥装置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b)步骤期间进行废水的回流,回流时停止曝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注入废水的流速和流量控制在由于注入废水所引起的污泥床的湍动和混合区域的高度小于总床层高度的50%。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注入废水的持续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且不超过360分钟。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曝气量,使反应池内的氧气浓度不大于5mg/L。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静置时间设置为不多于30分钟。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统的污泥浓度为常规SBR工艺的1~3倍。
15.根据权利要求8-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个反应池并排设置,实现废水的无间歇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和威(北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德和威(北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752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