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压推靠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7323.0 | 申请日: | 2013-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1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何明;李英波;刘金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环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22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推靠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及一种推靠器,具体是指一种液压推靠器,液压推靠器同时配接微球形聚焦测井仪探头和岩性密度测井仪探头,配套使用进行微球形聚焦测井和岩性密度测井,属于井下石油勘探设备仪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应用于石油勘探开发中的推靠器种类繁多,如下例对比文件:
对比文件1,专利申请号为99210724的中国专利文献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油测井仪八臂推靠器,可提高井下地层倾角信号的测量范围和精度,从而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其适用工作范围大(在直径120毫米范围内)。每个臂独立运动,互不影响,井下遇卡几率较小。机构的传动采用电机带动液压油缸内活塞实现的。
对比文件2,专利申请号为200520008728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双探头推靠器,它由主体结构和安装在主体结构上的支撑装配组件、以及探头装配组件组成,并排设置的两个支撑装配组件安装在主体结构的一侧,并排设置的两个探头装配组件安装在主体结构的另一侧,所述的支撑装配组件和探头装配组件均为活塞缸体。本实用新型在主体结构的两侧分别并排的设置有两个支撑装配组件和探头装配组件,且各组件均为活塞缸体,由于其受力比较均恒,因此其在井下支撑结构比较稳定。
对比文件3,专利申请号为200710099790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八臂机械推靠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八臂机械推靠器,包括:电动机、离合器、滚柱丝杠、传动部件、推靠臂;电动机通过离合器与滚柱丝杠相连,并通过滚柱丝杠将周向旋转位移转变为轴向移动位移后传递给传动部件,在所述传动部件上设置有弹性推力机构,所述推靠臂在该弹性推力机构的作用下张开或收拢。
目前同类井下测井仪当中岩性密度测井仪和微球聚焦测井仪都是借助推靠器的横向推力使得探头紧贴井壁,从而完成微球和密度的测井项目。目前的现状主要是由于其结构的不同,其一是使得密度和微球探头要使用两个液压推靠器来分别实现这两个测井项目,这样的话就要多下一支液压推靠器,导致的现象是不仅仪器重量和长度增加了而且井下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了;其二是微球和密度探头装配在一个液压推靠器内的同一个推靠面上,使得微球在井下突变薄层大井径的情况下不能更好的贴合井壁获得有效的数据。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设计人经过不断的试验研究终于研发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配接微球形聚焦测井仪探头和岩性密度测井仪探头的液压推靠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液压推靠器,该推靠器依次包括:上接头组件1、长连接杆2、平衡筒组件3、液压筒组件4、动力系统组件5、探头接头部分6和探头7,所述的上接头组件1的一端设有上保护帽1,所述的上接头组件1的另一端与长连接杆2的一端相连,所述的长连接杆2的另一端与平衡筒组件3的一端相连,所述的平衡筒组件3的另一端与液压筒组件4的一端相连,所述的液压筒组件4的另一端与动力系统组件5的一端相连,所述的动力系统组件5的另一端通过探头接头部分6与探头7相连;上述各组成部分相连接的传输导线全封闭地装在油路管道中。
所述的液压推靠器,所述的上接头组件1包括设置在上接头组件1一端的上保护帽10,所述的上保护帽10的延伸段通过螺环110与长连接轴筒11的一端相连,且包覆在长连接轴筒11的外壁,所述的上保护帽10的内壁与长连接轴筒11的外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O型圈13、开环垫17、卡环18和开环19;所述的长连接轴筒11的另一端通过螺环15、螺钉16固定连接上杆14的一端,在长连接轴筒11与上杆14之间设置有O型圈13,所述的长连接轴筒11内设置有高压33芯插件12,所述的上杆14内通过销钉113固定设有高压31芯插件121,所述的上杆14的一端开设有注油孔112,注油孔112中设有用于密封的O型圈13,注油孔112的输出端通过单向阀111与高压31芯插件121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环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环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73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底柱充填法采矿法
- 下一篇:一种孔洞型储层有效性级别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