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轿厢通风孔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6229.3 | 申请日: | 2013-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2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黄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电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黄燕石 |
地址: | 2017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孔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轿厢通风孔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运行时的噪音直接影响乘客的乘坐舒适度,而产生噪音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轿厢在井道中上下的运动使井道内部的空气体积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电梯轿厢周边的空间较小,电梯运行而压缩的空气会从轿厢周边向其它气压较低的方向运动,由于通过轿厢侧壁的气体体积变化较大,极为容易产生较大的噪音。而这部分噪音又会随着空气的流动从轿厢的通风口进入到轿厢内部,影响乘客乘坐电梯的舒适感。
目前主要的有两种方法来减少这部分的噪音,一是在轿厢通风孔处隔隔音棉来减少从通风孔传入轿厢的噪音,二是将通风孔改为Z字形的结构。第一种方法会影响轿厢的通风效果,虽然隔音棉上有空隙,可以通过折算空隙率来确定通风孔的大小是否满足使用需求,但是因为隔音棉的阻效果,其通风效果并不好。第二种方法在结构上虽然能够有效的减少单方向的噪音,但是对于另外一个相对方向的噪音并没有改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轿厢通风孔结构,以期通过改变轿厢通风孔的结构,减少轿厢周边产生噪音而传入轿厢内。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轿厢通风孔结构,包括轿壁和轿围,所述轿壁和轿围之间形成长方形通风孔,其特征是,在所述通风孔上设置至少两个安装支架,在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档风板,所述挡风板的上端与轿壁形成上通风道,所述挡风板的下端与轿围形成下通风道,当所述轿厢上行时,所述挡风板将所述上通风道关闭,当所述轿厢下行时,所述挡风板将所述下通风道关闭。
进一步,在所述安装支架上可转动设置销轴,所述挡风板的截面为V字形,所述挡风板的顶角边固定设置在所述销轴上,当所述轿厢处于静止状态时,所述上通风道和下通风道均打开。
进一步,所述安装支架为两个,设置于通风孔的两端。
进一步,在所述轿壁上与所述挡风板的上端的对应位置设置多个上磁铁,在所述轿围上与所述挡风板的下端的对应位置设置多个下磁铁,所述上磁铁和下磁铁数量相同位置相对。
进一步,在所述上通风道和下通风道的位置设置多个消音垫。
进一步,所述挡风板的长度与通风孔的长度相同。
进一步,所述挡风板的上端与轿壁之间以及所述挡风板的下端与轿围之间设置复位弹簧。
进一步,所述安装支架包括设置在轿壁上的上支架和设置在轿围上的下支架,所述上支架上方设有上挡板,所述上挡板与所述轿壁之间形成所述上通风道,在所述上支架与上挡板之间安设上压力弹簧,所述下支架下方设有下挡板,所述下挡板与所述轿围之间形成所述下通风道,在所述下支架与下挡板之间安设下压力弹簧,所述上挡板与下挡板之间设有连杆,所述连杆穿过所述下压力弹簧和下压力弹簧,所述上挡板与下挡板的外侧边设置一块竖板,所述上下挡板与竖板形成所述挡风板,在所述上挡板与上支架之间的轿壁上设有上导流板,所述上导流板的宽度大于所述上通风道的宽度,在所述下挡板与下支架之间的轿围上设有下导流板,所述下导流板的宽度大于所述下通风道的宽度,当所述轿厢处于静止状态时,所述上通风道和下通风道均打开。
进一步,所述安装支架为两个,设置于通风孔的两端。
进一步,上导流板与下导流板的长度与通风孔的长度相同。
进一步,所述挡风板的长度与通风孔的长度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挡风板在轿厢上行和下行时分别关闭上下通风道,减少了高速风流产生的噪音;
(2)通风道在电梯运动时,从背风面产生空气流动,不影响轿厢的通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A-A剖视图;
附图3为实施例一中轿厢静止时的通风孔结构状态示意图;
附图4为实施例一中轿厢上行时的通风孔结构状态示意图;
附图5为实施例一中轿厢下行时的通风孔结构状态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实施例二中轿厢静止时的通风孔结构状态示意图;
附图8为实施例二中轿厢上行时的通风孔结构状态示意图;
附图9为实施例二中轿厢下行时的通风孔结构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分别为:
1.轿壁; 2.轿围;
3.通风孔; 4.安装支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电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日立电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62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