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第三方平台保护互联网用户隐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5303.X | 申请日: | 2013-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7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晗;张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16 | 代理人: | 李合印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第三 平台 保护 互联网 用户 隐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通过第三方平台保护互联网用户隐私的方法,以此增强互联网用户对个人信息的控制能力,在保障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同时满足服务方的合理数据应用需求。
背景技术
互联网环境中存在诸多互联网用户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例如互联网用户注册的网站可能由于系统漏洞或人为原因泄露其个人信息;在线购物过程中卖家与物流公司均能获得互联网用户的姓名、联系电话以及详细的配送地址,而倒卖快递运单等泄露客户资料的行为进一步加大了互联网用户信息泄露以致被非法利用的危险。互联网用户隐私安全已成为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其难点主要在于:(1)互联网用户自身隐私保护能力有限;(2)为获取互联网服务,互联网用户需多处多次提供个人信息,而互联网用户隐私保护与服务商收集消费者信息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的正当需求相矛盾;(3)有关互联网用户隐私保护的法规制度尚待完善,缺乏标准的管理规范,仅依靠行业自律难以取得满意效果。
目前也有相关保护互联网用户隐私的方法,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010524458.9,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名称为“保护用户信息安全性的方法、系统及电子商务平台系统”,该申请案提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存储用户配送信息,其不足之处在于保护范围限于在线购物的订单及配送信息。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010616021.8,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名称为“用户为中心的访问控制隐私保护方法”,该申请案提出依据用户隐私偏好实行访问控制,其不足之处是主要站在用户的立场而未考虑到服务方的合理数据应用需求。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48卷4期“面向第三方服务平台的隐私保护方法”提出在第三方服务平台上依据用户设置的隐私保护策略对用户个人信息访问权限加以控制,但此处第三方服务平台并非中立的第三方隐私保护平台,不能避免用户隐私信息在多处提交与存储。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13年54卷刊载的“POCKET:A tool for protecting children's privacy online”(一种在线保护儿童隐私的工具)一文中,面向儿童在互联网环境中的隐私保护需求提出依托可信第三方平台在网站与客户端安装相关软件,由家长与网站方分别设定隐私收集权限,软件通过匹配双方隐私设置决定是否阻止相应访问操作,但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强P3P与儿童隐私保护法律的强制执行力,适用的互联网服务比较局限,同时简单的匹配限制了服务方多样化的数据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通过第三方平台保护互联网用户隐私的方法,该方法涉及三个主体:互联网用户、服务方以及第三方隐私保护平台;其中互联网用户是接入互联网并可享受互联网服务的个体,第三方隐私保护平台是保护互联网用户隐私安全的可信中立机构,服务方为互联网用户所需服务涉及到的一个或多个服务提供方,经第三方隐私保护平台认证的互联网用户可以获得唯一的身份标识UID并经由该平台管理个人隐私信息,允许互联网用户依据服务情境与个人偏好为不同信息设定隐私保护权限。当互联网用户申请互联网服务时,只需向服务方提交身份标识UID,由第三方隐私保护平台验证互联网用户身份后将结果反馈给服务方,如果服务方需要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的相关服务可向第三方隐私保护平台提交申请,第三方隐私保护平台依据互联网用户设定的隐私保护权限、保护隐私的相关法规约束等对服务方提出的申请进行处理,从而兼顾互联网用户与服务方双方的权益。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通过第三方平台保护互联网用户隐私的方法,该方法涉及三个主体:互联网用户、服务方以及第三方隐私保护平台,其中互联网用户是指接入互联网并可享受互联网服务的个体,第三方隐私保护平台是保护互联网用户隐私安全的可信中立机构,服务方为互联网用户所需服务涉及到的一个或多个服务提供方,经第三方隐私保护平台认证的互联网用户可以获得唯一的身份标识UID并经由该平台管理个人隐私信息,允许互联网用户依据服务情境与个人偏好为不同信息设定隐私保护权限;
三个主体相互之间的交互步骤内容如下:
1、确立第三方隐私保护平台保护隐私的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53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