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现浇砼双墙间变形缝模板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73995.4 | 申请日: | 2013-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1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 发明(设计)人: | 任斌向;何曙光;向海静;张增国;赵介林;郭卫萍;王超;陈禹;任星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17/14 | 分类号: | E04G17/14;E04G21/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0 | 代理人: | 金利琴 |
| 地址: | 2004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现浇砼双墙间 变形缝 模板 支撑 装置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 一种现浇砼双墙间变形缝模板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适于安装到两对基本平行的模板(14、19)之间,每对模板之间适于浇注混凝土以形成混凝土墙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串联成一排的支撑元件(6)以及起吊横杆(12),其中各支撑元件放置成其长度和宽度位于水平方向,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模板(14、19),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模板(14、19),各支撑元件(6)的各端部处沿宽度方向形成两个枢接点,相邻两个支撑元件上位于同一侧的枢接点与活动连杆(9)枢接在一起;所述起吊横杆(12)连接在最上方的支撑元件(6)的一个枢接点处,使得当向上的拉力施加在所述起吊横杆(12)上时,能够让各支撑元件(6)连接有起吊横杆(12)的这一侧绕另一侧向上偏转,从而减少所述变形缝支撑部件整体的宽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6)包括两根柱杆(1、2),所述柱杆(1、2)沿水平方向并排地联接在一起,各柱杆(1、2)的端部形成外露于所述柱杆端面的延伸段(4),所述枢接点位于各延伸段(4)上,同一端面上的延伸段(4)之间的连线基本位于水平方向。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4)位于所述柱杆(1、2)的径向外侧。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柱杆(1、2)为钢管,通过焊接将两根钢管并排联接在一起,所述延伸段(4)为钢筋,所述钢筋焊接在所述钢管径向外侧的内壁上使得所述钢筋的间距为最大的位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杆(9)的两端分别形成一套环(8),所述套环(8)套在外露于所述钢管的钢筋上,从而将相邻的支撑元件枢接在一起。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的末端形成阻挡部件以防止所述套环(8)脱出。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件为插入到所述钢筋末端的插孔(51)中的开口销(5)。
8. 一种现浇砼双墙间变形缝模板支撑装置的施工方法,所述双墙分别有浇注混凝土到两对基本平行的模板之间而形成,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
a)将所述两对模板中靠近内侧的模板(14)固定在所需位置;
b)在所述两块内侧模板(19)之间安装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
c)将所述两对模板中靠近外侧的模板(19)固定在所需位置;
d)在所述外侧模板(19)之外设置加固龙骨(17)。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上方的支撑元件(6)高于所述模板(19)的上缘,所述步骤还包括在所述最上方的支撑元件(6)和所述模板(19)的上缘之间设置方木横担(13)。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还包括多个螺栓通孔,多个对拉螺栓(10)穿过所述螺栓通孔,扣住加固龙骨(17),所述对拉螺栓(10)与所述支撑装置不发生干涉,各对拉螺栓(10)位于每对模板之间的部分上设有套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399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