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鉴定棉花枯萎病抗性的适乐时包衣菌土营养钵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3718.3 | 申请日: | 2013-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0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芳;朱荷琴;冯自力;赵丽红;师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7/00 | 分类号: | A01G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 代理人: | 高宇 |
地址: | 45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鉴定 棉花 枯萎病 抗性 适乐时 包衣 营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理学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鉴定棉花枯萎病抗性的适乐时包衣菌土营养钵法。
背景技术
棉花枯萎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危险病害,和黄萎病被并列成为棉花上的两大病害,严重影响棉花生产,也是棉花入境的检疫对象。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棉花枯萎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棉花品种和资源材料的抗枯萎病性鉴定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工作。由于枯萎病菌在子叶期即可发病,因此科研工作者往往在棉花苗期开展抗枯萎病性鉴定工作。早期主要采用苗床病圃法,但由于病圃的建立需要相对隔离的环境,还要设置活动防雨遮光棚,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较大,所以已被逐渐淘汰。
棉花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维管束病害,可以在棉花的整个生育期为害,主要症状有:黄化型、黄色网纹型、青枯型、紫红型和皱缩型。在大田条件下,枯萎病在苗期至现蕾期为害都十分严重,重病田蕾期可造成大面积死苗,甚至绝产。为了达到快速鉴定的目的,往往选择苗期鉴定棉花品种和资源材料的枯萎病抗性。但是,如果棉苗管理不当,环境湿度过大或通风不好就会导致苗期病害的发生,因此选用防治苗病、而又对枯萎病发生无影响的药剂拌种,就可以降低苗病危害,使得试验结果准确可靠。目前,普遍依据国家标准(GB/T22101.4-2009)采用纸钵土壤接菌盆栽法,对棉花品种(系)进行抗枯萎病鉴定,但是,由于标准中菌土浓度过高,用多菌灵拌种等原因,可操作性不强,重复性差,导致试验结果不可靠。
枯萎病菌的接种量是苗期鉴定棉花品种和资源材料抗病性的关键环节,决定发病时间的早晚和轻重。此外,还必须考虑环境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的控制及抗病和感病对照的设置等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建立一种鉴定棉花枯萎病抗性的适乐时包衣菌土营养钵法。
发明的鉴定棉花枯萎病抗性的适乐时包衣菌土营养钵法包括以下步骤:
1)病原菌的培养,将棉花枯萎病菌接种至查比克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再转接到玉米沙土培养基中;
2)制备枯萎菌土营养钵,在生砂壤土中混入质量百分比为0.6%的棉花枯萎菌玉米沙土培养物,装入无底纸钵中;
3)播种及棉苗管理,1%的适乐时(2.5%咯菌腈(国际通用名Fludionil)悬浮种衣剂)包衣,播种,并在可控温控湿的日光温室中培养棉苗;
4)评价棉花枯萎病抗性,分级调查病害发生情况,计算病情指数。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鉴定棉花枯萎病抗性的适乐时包衣菌土营养钵法包括以下步骤:
1)枯萎病菌的培养,将棉花枯萎病菌菌种接种至查比克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然后再转接入玉米沙土培养基静置培养;
2)棉花枯萎病菌菌土基质的制备和营养钵的制作,将在太阳下暴晒过2-3天的生砂壤土中混入一定质量百分比的棉花枯萎菌的玉米沙土培养物,充分混合均匀,分装到无底纸钵中;
3)最佳接种浓度的确定,苗期鉴定中适量接种是关键技术之一,由于棉花枯萎病抗性鉴定往往都是多批次试验,为了使各批试验之间的结果具有可比性,一般选用相对病情指数来评价棉花品种(系)的抗病性,当感病对照的实际病指在40.0~66.7之间的时候,将其相对病指校正到50才较为可靠。枯萎病菌菌土接种浓度过低会减轻病害的发生且发病不均匀,而浓度过高则会影响出苗率,造成出苗迟缓,还会导致病害过重,实际病指高出阈值66.7,不能准确评价棉花品种和材料的抗病性。综合出苗率和发病情况的结果,使用的枯萎病菌培养物接种浓度为0.6%。
4)适乐时包衣,并培养棉苗。培育健壮整齐的棉苗是苗期抗病鉴定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保证鉴定准确的前提。在最适浓度枯萎菌土接种浓度下(0.6%),为了提高棉苗的出苗率,选用防苗病药剂(1%适乐时)包衣,冀棉11、中棉所45和中植棉2号的出苗率分别是100%,100%和88.9%,略高于温汤浸种。枯萎病情指数为52.2、18.9和9.1。而采用国家标准中所述的5%多菌灵拌种,各品种的出苗较好,但是发病极显著减轻,感病品种冀棉11的病情指数仅为23.1,远远低于阈值40.0,说明5%多菌灵对枯萎病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可选用多菌灵包衣。棉花苗期抗枯萎病性鉴定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要求日平均温度26℃左右,适宜发病的温度为20℃~32℃。鉴定要求有相对较高的湿度,土壤相对湿度为60%以上较为合适,并且要均匀一致。试验还要求有良好的光照,在春秋季节,日光温室的光照一般均可达到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37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锌粉颜料及其干磨制造方法
- 下一篇:QC-LDPC码的构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