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碱性锌锰电池的钢壳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72884.1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1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忻吉良;郑贻裕;张敏;忻琳浩;罗爱辉;李永春;周时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光华电池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315124 浙江省宁波市东***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碱性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碱性锌锰电池的钢壳。
背景技术
碱性锌锰电池主要包括外部钢壳和设置钢壳内的负极集电体及密封组件等结构。
碱性锌锰电池生产时,负极集电体及密封组件装入钢壳内后,需要进行封口环节,钢壳的封口强度决定了碱性锌锰电池的耐压能力,在电池做三正一反或短路安全测试时,要求电池不爆炸,即要求电池在不正当使用时,其内部负极集电组件不会因受内部压力由封口处弹出。这就要求电池封口部位的耐压能力必须大于电池密封圈爆破沟的耐压能力,从而达到电池做三正一反或短路安全测试时,电池密封圈爆破沟先破坏泄能,而不至于冲开电池封口部位产生电池爆炸的目的。
如图1所示,图1为碱性锌锰电池的钢壳的外形结构剖视图。电池钢壳是由闭合的正极端1,圆柱形筒身本体2及开口端3组成的空心圆筒。电池钢壳的原材料是0.25mm厚钢带,正极端1与开口端3为保厚段,壁厚t1=0.24-0.27mm;筒身本体为减薄段,壁厚t2=0.17mm-0.20mm,在不改变电池密封圈耐压能力(密封圈耐压能力是保证电池在其它测试项目中不泄露的关键因素,即密封圈具有一定的耐压能力)的情况下,用现有钢壳做的电池在做三正一反或短路安全测试时,有冲开封口部位产生爆炸现象,使得现有的碱性锌锰电池的使用稳定性较差,影响碱性锌锰电池的使用安全。
因此,如何避免碱性锌锰电池封口部位的爆炸问题,以提高碱性锌锰电池的钢壳的稳定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碱性锌锰电池的钢壳,以实现避免碱性锌锰电池封口部位的爆炸问题,以提高碱性锌锰电池的钢壳的稳定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碱性锌锰电池的钢壳,所述钢壳的开口端的壁厚为0.28-0.33mm。
优选地,在上述碱性锌锰电池的钢壳中,所述钢壳的开口端的壁厚为0.29-0.32mm。
优选地,在上述碱性锌锰电池的钢壳中,所述钢壳的开口端的壁厚为0.3mm。
优选地,在上述碱性锌锰电池的钢壳中,所述钢壳的筒身本体的壁厚为0.14-0.19mm。
优选地,在上述碱性锌锰电池的钢壳中,所述钢壳的筒身本体的壁厚为0.14-0.17mm
优选地,在上述碱性锌锰电池的钢壳中,所述筒身本体的壁厚为0.15mm。
优选地,在上述碱性锌锰电池的钢壳中,所述钢壳的正极端的壁厚为0.29-0.32mm。
优选地,在上述碱性锌锰电池的钢壳中,所述钢壳原材料的厚度为0.29-0.32mm。
本发明提供的碱性锌锰电池的钢壳,钢壳的开口端的壁厚为0.28-0.33mm。通过将碱性锌锰电池的钢壳开口端的厚度保持在0.28-0.33mm,使得本发明提供的钢壳较现有的碱性锌锰电池钢壳在开口端的壁厚增加约0.05mm,使得电池端部在封口后,封口强度有明显的提高,从而提高了生产后碱性锌锰电池的稳定性,提高了碱性锌锰电池在开口端的抗爆炸能力,提高了碱性锌锰电池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碱性锌锰电池的钢壳的外形结构剖视图。
上图中:
1为正极端、2为筒身本体、3为开口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碱性锌锰电池的钢壳,避免了碱性锌锰电池封口部位的爆炸问题,提高了碱性锌锰电池的钢壳的稳定性。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图1为碱性锌锰电池的钢壳的外形结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光华电池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光华电池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28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电池的接线端子
- 下一篇:碳基太阳能电池光敏薄膜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