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动箱轴端油气密封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272823.5 | 申请日: | 2013-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2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 发明(设计)人: | 朱家景;王贺鹏;张英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57/029 | 分类号: | F16H57/029 |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曲永祚;李洪福 |
| 地址: | 1160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传动 箱轴端 油气 密封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封机构,特别涉及一种铁路用液力传动箱或者齿轮传动箱输入、输出轴端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铁路用液力传动箱位于液力传动机车柴油机与走行部之间,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机车的运行安全。在其使用过程中,要求传动箱各轴端、端盖等处不得有润滑油泄露。目前在液力传动箱输入、输出轴端部大多采用非接触式密封、填料密封或两者共存密封方式。非接触式密封在间隙较大、回油不畅时会出现严重的油气泄露,此外箱体外灰尘、水汽也容易进入箱体内,污染润滑油。填料密封失效的原因多为填料饱和含有、磨损、退让,尤其是填料退让后出现间隙导致油气泄露的现象最为普遍,填料密封失效后维修成本及时间较多。在实际运用中,由于液力传动箱输入、输出轴端部密封不良,导致液力传动箱油气泄露现象时有发生,且维修十分不便,造成维修成本较大,污染线路,严重时会影响行车的正常运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液力传动箱输入、输出轴端部油气密封的问题,提供一种确保输入、输出轴端部油气密封良好、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的密封结构。
为达到以上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传动箱轴端油气密封机构,包括:连接法兰、密封盖、密封圈和通过轴承装配于传动箱箱壁上的轴;连接法兰套置于轴伸出于传动箱箱壁端,且连接法兰与用于轴装配的轴承外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即密封圈套置于轴上,且位于连接法兰与轴承之间;密封盖套置于密封圈上;
密封圈外壁径向加工有一级密封环和二级密封环;
密封盖内壁径向加工有与密封圈上一级密封环配合密封的一级密封内环和与密封圈上二级密封环配合密封的二级密封内环,即上述结构配置,密封圈上的一级密封环轴承端侧壁、密封圈外壁、密封盖一级密封内环轴承端内壁与密封盖内壁围成一级环形油腔;密封圈上的一级密封环与二级密封环之间环槽与密封盖一级密封内环与二级密封内环之间环槽扣合围成二级环形油腔;
密封盖上加工有分别与一级环形油腔和二级环形油腔连通的一级回油槽和二级回油槽;
传动箱箱壁上加工有与一级环形油腔连通的进油道,与一级回油槽连通的一级回油孔和与二级回油槽连通的二级回油孔;
密封圈一级密封环与二级密封环之间环槽径向加工有矩形环槽和楔形环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通过在同一组件中两级密封设置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密封零件数量、结构紧凑、对润滑油及油气均有较好的密封效果,此外也有效防止箱体外部灰尘、水汽进入箱体;此种结构为非接触式密封,维护成本低,维护劳动强度小;
在实际的装配中,可根据实际的密封要求增加与二级环形油腔进油和回油结构相同的结构配置,一同组装在轴上述结构中。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本发明共4幅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密封盖局部剖面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密封圈局部剖面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传动箱箱壁轴孔和回油孔配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法兰,2、密封盖,2.1、一级回油槽,2.2、二级回油槽,2.3、一级密封内环,2.4、二级密封内环,3、密封圈,3.1、一级密封环,3.2、二级密封环,3.3、矩形环槽,3.4、楔形环槽,4、传动箱箱壁,4.1、一级回油孔,4.2、二级回油孔,5、轴承,6、轴,7、一级环形油腔,8、二级环形油腔,9、进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的传动箱轴端油气密封机构,包括:连接法兰1、密封盖2、密封圈3和通过轴承5装配于传动箱箱壁4上的轴6;连接法兰1套置于轴6伸出于传动箱箱壁4端,且连接法兰1与用于轴6装配的轴承5外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即密封圈3套置于轴6上,且位于连接法兰1与轴承5之间;密封盖2套置于密封圈3上;
密封圈3外壁径向加工有一级密封环3.1和二级密封环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28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控启闭阀
- 下一篇:一种实现杜瓦万向稳定的无动力方法及相应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