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用电子警察混合交通流检测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2195.0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3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魏立夏;陈晓明;王志明;裴雷;李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7 | 分类号: | G08G1/07;G08G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张璐;方晓明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电 警察 混合 通流 检测 交通信号 控制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复用电子警察混合交通流检测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路口摄像机实时监测路口的交通运行状况,将监测到的交通运行状况信息输出至电子警察处理器;
设置在路口的电子警察处理器将接收的交通运行状况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得到的交通流信息实时传输至交通信号控制器;
交通信号控制器对接收的交通流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并生成实时的路口交通信号控制方案,以控制路口的交通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电子警察处理器将接收的交通运行状况信息进行处理包括:
电子警察处理器接收交通运行状况信息,识别车牌,基于车牌计算车辆通过时间以及车头时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车牌计算车辆通过时间包括:
根据识别的车牌进行车辆类型识别,根据识别的车辆类型,查询预先存储的车辆类型与车身长度的映射关系表,生成与车辆类型映射的车身长度相同的车牌检测区间;
以车道为标识,获取车牌进入车牌检测区间的驶入时刻;
获取车牌驶离车牌检测区间的驶离时刻;
计算驶离时刻与驶入时刻的时刻差,得到车辆通过时间;
所述基于车牌计算车头时距包括:
以车道为标识,获取同一车道上行驶的车辆队列中,两连续车辆的车头端部通过预先设置的断面的时间间隔,得到车头时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处理得到的交通流信息实时传输至交通信号控制器包括:
将车辆类型、车牌通过时间以及车头时距进行信息转换,转换为过车脉冲信号,即最后处理得到的交通流信息为过车脉冲信号,将转换生成的过车脉冲信号实时传输至交通信号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接收的交通流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包括:
交通信号控制器接收输入的过车脉冲信号,根据包含的车辆通过时间、车头时距以及车辆类型,进行分类统计、计算,获取交通流参数;
所述交通流参数包括:车道流量、车道时间占有率、车道饱和流量及车道饱和时间占有率。
6.一种复用电子警察混合交通流检测的交通信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路口摄像机、电子警察处理器以及交通信号控制器,其中,
路口摄像机,用于实时监测路口的交通运行状况,将监测到的交通运行状况信息输出至电子警察处理器;
电子警察处理器,设置在路口,用于将接收的交通运行状况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得到的交通流信息通过I/O接口、网口或者串口,实时传输至交通信号控制器;
交通信号控制器,用于对接收的交通流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生成实时的路口交通信号控制方案,以控制路口的交通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警察处理器包括:交通流信息接收模块、车道检测模块、车辆类型检测模块、车辆通过时间获取模块以及过车脉冲信号处理模块,其中,
交通流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路口摄像机输出的交通运行状况信息,输出至车道检测模块;
车道检测模块,用于将接收的交通运行状况信息以车道为标识进行区分,形成车道交通运行状况信息,输出至车辆类型检测模块;
车辆类型检测模块,用于接收车道交通运行状况信息,识别车牌,根据识别的车牌进行车辆类型识别,根据识别的车辆类型,查询预先存储的车辆类型与车身长度的映射关系表,生成与车辆类型映射的车身长度相同的车牌检测区间;
车辆通过时间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牌进入车牌检测区间的驶入时刻,以及,车牌驶离车牌检测区间的驶离时刻,根据驶入时刻、驶离时刻计算车辆通过时间;以及,获取同一车道上行驶的车辆队列中,两连续车辆的车头端部通过预先设置的断面的时间间隔,得到车头时距信息;
过车脉冲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车辆类型信息、车辆通过时间、车头时距信息封装为交通流信息,以过车脉冲信号方式,通过车道对应的I/O接口、网口或串口,输出至交通信号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219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墨电极
- 下一篇:目标跟踪方法及系统、人员行为分析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