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行车车圈抛光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71749.5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1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付文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丹阳车圈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4 | 分类号: | B24B29/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刘英梅 |
地址: | 301709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车 车圈 抛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行车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行车车圈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自行车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为简单、最为发明和人们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新技术应用到自行车上使得自行车的性能越来越先进。例如,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以及碳纤维制成的自行车车架大大降低了自行车的总重量;多档变速机构使得自行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在自行车性能大幅度提高的同时,自行车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如山地车、特技车、死飞车等,自行车已经逐渐形成一种文化而被更多的人们关注和喜欢。
自行车的车轮是保持自行车运行平稳的重要部件,车圈是车轮的主体,车圈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自行车的质量和性能。车圈生产制造过程中,在电镀工艺之前,需要对车圈进行打磨抛光,车圈的打磨抛光质量影响后续的车圈电镀质量,如果车圈抛光质量好,其后续的车圈电镀效果也好,若车圈抛光质量差,则后续的电镀效果也会受到影响。现有技术中,车圈内圈抛光的方法是人工抛光,不仅抛光质量难以保证,抛光效果不好,且自动化程度低,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目前,虽然市场存在自动化程度高的大型抛光机,但是其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庞大、购置和维护成本高等缺点,不适合普通中小型生产企业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车圈抛光效果不好、效率低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抛光效果好的、抛光效率高的自行车车圈抛光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车圈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安装有可绕轴转动的抛光轮,所述抛光轮联接用于驱动其转动的电机驱动装置,靠近所述抛光轮设有用于顶压车圈的压轮,所述压轮安装在用于使压轮靠近或远离所述抛光轮的顶压机构上。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顶压机构是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压轮的压杆、用于顶压压杆的支杆以及与支杆连接的拉杆的连杆机构。
所述顶压机构包括气缸和用于控制气缸的按钮,所述气缸的缸杆连接所述压轮。
所述抛光轮的上方设有用于悬挂车圈的挂架。
所述挂架可调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压轮为橡胶轮,所述压轮联接用于驱动其转动的电机。
所述挂架上安装有转辊。
所述抛光轮为千叶轮。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发明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即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的车圈自动抛光装置,利用本装置对车圈进行抛光,相比传统手动抛光,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抛光效果好以及抛光效率高的优点。本装置与传统大型抛光设备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容易制造、不需维护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踏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架体;2、抛光轮;3、车圈;4、压轮;5、压杆;6、支杆;7、拉杆;8、踏板;9、弹簧;10、挂架;11、调节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自行车车圈抛光装置,包括架体1,架体1上安装有可绕轴转动的抛光轮2,抛光轮2联接用于驱动其转动的电机驱动装置,靠近抛光轮2设有用于顶压车圈3的压轮4,压轮4安装在用于使压轮4靠近或远离抛光轮2的顶压机构上。通过上述压轮4可以将车圈3挤压在抛光轮2上,且压轮4压入车圈3外周的凹槽内,可使车圈3不偏移。抛光轮2通过电机驱动装置带动旋转,可以对车圈3的内圈进行打磨抛光,抛光效果好,且抛光效率高。本实施例中,抛光轮2为千叶轮。
上述顶压机构是包括用于安装压轮4的压杆5、用于顶压压杆5的支杆6以及与支杆6连接的拉杆7的连杆机构。压杆5的下部通过铰轴安装在支架1上,压轮4安装在压杆5的上部;支杆6的中部通过铰轴安装在支架1上,支杆6的前端顶压压5杆,支杆6的后部通过铰轴铰接拉杆7;拉杆7的下部连接踏板8和用于使拉杆7复位的弹簧9。脚踏上述踏板8,拉杆7拉动支杆6,支杆6的前端顶压压杆5,压杆5绕铰轴转动使压轮4将车圈3挤压在抛光轮2上,抛光轮2转动以实现抛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丹阳车圈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丹阳车圈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17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光伏玻璃专用磨轮
- 下一篇:双球井下关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