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造模具的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71396.9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7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何祥炎;黄万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三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9/00 | 分类号: | C22C9/00;C22C9/06;C22C1/06;C22F1/08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82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造 模具 铜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合金冶炼技术,具体是一种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铜合金材料广泛用于开发成各种模具,由于强度高、组织细密、板材平直、表面均一、尺寸精确、机械加工不变形、耐腐蚀、比重轻、易加工焊接,在导电、导热方面优于钢铁材料,受到加工企业的欢迎,但由于铜材料本身的特性,铜合金模具材料存在强度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造模具的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导热性。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制造模具的铜合金,其特征在于其中含有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镍2.3-2.5、钴0.5-0.7、硅0.15-0.18、Hf0.08-0.12、Bi1.1-1.3、Ni1.2-1.5、Sn1.0-1.2、镁2.3-2.5、Be0.10-0.15、Zr0.2-0.25、余量为铜。
所述的用于制造模具的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中频炉加入电解铜,加热至1100-1150℃,待铜料熔化后加入其它合金成分,升温至1170-1190℃,搅拌10-15分钟,扒渣;然后,加入精炼剂,搅拌15-20分钟,然后捞渣;降温至1080-1120℃,进行浇铸,浇铸后以110-120℃/小时速率降温至810-830℃,保温1-2小时;然后,以80-100℃/小时速率降温至510-530℃,保温2-3小时;再以130-140℃/小时速率降温至210-220℃,保温1-2小时;以120-130℃/小时速率升温至710-720℃,保温2-3小时;再自然冷却至室温。
所述的用于制造模具的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精炼剂由下列重量份原料混合压块而成:氟硅酸钠1-1.2、四硼酸钠2.3-2.6、凹凸棒土3-4、氟化铝钠2.3-.25、SnO21.1-1.3、Bi2O32.1-2.3、二硼化钒1.2-1.4、碳化铌2.0-2.2。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制造模具的铜合金具有高强度、高导热性的特点,除可用于制造高导热率的注塑模具、有色金属低压压铸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制造模具的铜合金,其中含有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镍2.3-2.5、钴0.5-0.7、硅0.15-0.18、Hf0.08-0.12、Bi1.1-1.3、Ni1.2-1.5、Sn1.0-1.2、镁2.3-2.5、Be0.10-0.15、Zr0.2-0.25、余量为铜。
用于制造模具的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在中频炉加入电解铜,加热至1100-1150℃,待铜料熔化后加入其它合金成分并检测,升温至1170-1190℃,搅拌10-15分钟,扒渣;然后,加入精炼剂,搅拌15-20分钟,然后捞渣;降温至1080-1120℃,进行浇铸,浇铸后以110-120℃/小时速率降温至810-830℃,保温1-2小时;然后,以80-100℃/小时速率降温至510-530℃,保温2-3小时;再以130-140℃/小时速率降温至210-220℃,保温1-2小时;以120-130℃/小时速率升温至710-720℃,保温2-3小时;再自然冷却至室温。
精炼剂下列重量份(公斤)原料混合压块而成:氟硅酸钠1、四硼酸钠2.6、凹凸棒土3、氟化铝钠2.3、SnO21.1、Bi2O32.1、二硼化钒1.4、碳化铌2.0。
本发明铜合金机械性能:硬度为HRC37,抗拉强度为990MPa,屈服强度69MPa,热导率为39W/m.K,伸长率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三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三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13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