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盘条拔丝热镀锌预处理的活化液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71159.2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0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高忠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洛社科技创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2/02 | 分类号: | C23C2/02;C23C2/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杨晞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拔丝 镀锌 预处理 活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盘条拔丝热镀锌预处理的活化液。
背景技术
盘条的热镀锌是最基本、最有效的防腐工艺之一。目前盘条热镀锌方法主要是溶剂法和气体还原法。溶剂法是一种拔丝和热镀线各自独立,多根钢丝低走速、同时镀的热镀工艺方法。对于退火钢丝,要有独立的热处理线或在线退火工艺段。具体说是:在拔丝线上将盘条拉成钢丝,然后将钢丝输运到热处理线上进行退火处理,或在线退火的热镀线上进行如下工艺:脱脂、退火、酸洗、助镀,然后再进行热镀。现有溶剂法存在以下问题:
1.环保问题:一方面由于采用酸洗工艺,废酸和酸洗水的排放(每生产一吨钢丝要产生30多公斤的废酸和4吨废酸洗水)以及酸洗时产生的酸气等都会污染环境。另一方面是其他化学药剂的排放也会遭成污染。
2.能耗高:由于退火线和热镀线各自独立,钢丝要进行两次加热,热量浪费大;即使是在线退火也需要两次加热(即退火时需要将钢丝加热到退火温度,然后冷却;热镀时再将钢丝重新加热到热镀温度),重新加热每吨钢丝至少损失100度电能,浪费大量能源。另外,如果采用多线低速同时镀的工艺,由于生产面过宽,散热多,能耗也高。
3.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其原因之一是热镀工艺的拔丝、退火和热镀工艺各线独立运行,工序繁多,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原因之二是,热镀工艺的酸洗、助镀、干燥和热镀都需要时间,因此其DV值(DV值是指钢丝直径和走线速度的成积,表示生产效率)不大于90,一般在60左右。
4.生产成本高: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导致生产成本高,产品利润低,竞争力差。传统工艺的气体还原法是由波兰人森吉米尔在20世纪上半叶提出的一种钢丝热镀方法,其已成功用于热镀锌板生产线中。气体还原法的工作原理是将工件表面的微氧化层在550度以上的温度,在充满还原性气氛的炉内还原成纯铁,由此达到清洁工件表面的目的。该方法退火和还原同时进行,具有节能效果;该方法不用酸洗,解决了环保问题。但气体法也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传统技术采用多丝低速的热镀方法,因此无法将拉拔线和后继的热镀线相连形成连续化的生产。由于两线分立,尤其实际生产前后工序相隔时间较长,拉拔后的钢丝必然产生锈蚀。而气体还原法只有在钢丝表面无锈蚀的情况下才可以还原到热镀要求的表面状态。因此,气体还原法无法用于钢丝的热镀工艺上。除非前面再加一道酸洗处理出去钢丝的铁锈,这样又带来环保的问题,而且也不经济(因为酸洗后就可以直接热镀,没有必要再实施还原洁净表面)。国外大型公司,在精确安排生产或多投入拉丝设备,可很好地接续拉拔和热镀两道工序,确保在热镀前钢丝不生锈,也可以采用气体还原法。即使如此,该方法还存在下述2个问题。
2.无法用于高强度钢丝。由于还原温度高,无法保证高强度。因此该方法只能用于低强度钢丝(低碳软态钢丝)。不能满足全规格钢丝的热镀需求。国内的气体法主要用于钢卷热镀工艺上;
3.生产效率低。国外虽有气体法用于低碳钢丝生产的少量报道,但其生产线很长,在DV值120时,仅还原工艺段就有18米长,生产效率的提高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盘条拔丝热镀锌预处理的活化液,通过对活化液组份的调整,使得采用该活化液活化后拉拔钢丝形成新鲜及活性高的表面,为后续热浸镀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盘条拔丝热镀锌预处理的活化液,所述盘条拔丝热镀锌工艺包括如下步骤:酸洗除锈,磷化,拉拔,化学活化,退火还原,热浸镀锌,其中所述化学活化工序中活化液组成以重量百分数计为:氟化铵54-58g/L,氯化镍32-36g/L,硼酸72-76g/L,柠檬酸15-18g/L,丙二酸6-10g/L,余量为乙二醇。
优选,活化液组成以重量百分数计为:氟化铵56g/L,氯化镍34g/L,硼酸74g/L,柠檬酸17g/L,丙二酸8g/L,余量为乙二醇。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对活化液组分的调整,使得拉拔钢丝形成新鲜及活性高的表面,并且该表面经退火处理后进一步增加活性,使得热浸镀锌后锌层与基材的结合力更高。
2)将现有技术中的拉拔前的涂硼处理替换为磷化处理,所形成的磷化膜相当于一个“润滑剂”的作用,有助于避免盘条与拉拔模间的粘附,可显著减小摩擦力,减少动力消耗和模具的磨损,毛坯因采用了磷化处理可以连续冷拔两次或三次而不需要退火等处理,从而明显地简化了工艺,生产成本也明显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洛社科技创业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洛社科技创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11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00 用熔融态覆层材料且不影响形状的热浸镀工艺;其所用的设备
C23C2-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例如为了在选定的表面区域上镀覆
C23C2-04 .以覆层材料为特征的
C23C2-14 .过量熔融覆层的除去;覆层厚度的控制或调节
C23C2-26 .后处理
C23C2-30 .熔剂或融态槽液上的覆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