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控微波波束形成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0853.2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4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蔡海文;杨飞;王书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10/2575 | 分类号: | H04B10/2575;H04J14/02;H01Q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张泽纯 |
地址: | 2018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控 微波 波束 形成 | ||
1.一种光控微波波束形成器,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2N个不同波长的单频DFB激光器(101)、2N个电光强度调制器(102)、2N x1无源波分复用器(103)、光纤(104)、1x2N光分束器(105)、2N个光纤准直器(106)、时延网络模块(107)、2N个耦合透镜(108)、2N个光电探测器(109)和2N个低噪声放大器(110),其中n为2以上的正整数,上述元部件的位置关系如下:
2N个不同波长的单频激光器(101)的输出端分别与2N个电光强度调制器(102)的光信号输入端相连,相控阵雷达阵列单元捕获的RF信号送入电光强度调制器(102)的电信号输入端,所述的2N个电光强度调制器(102)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的2N x1无源波分复用器件(103)的2N输入端相连,该2N x1无源波分复用器件(103)的输出端接所述的光纤(104)的一端,该光纤(104)的另一端接所述的1x2N光分束器(105)的输入端,该1x2N光分束器(105)的2N输出端分别与2N个光纤准直器(106)的输入端相连,该2N个光纤准直器(106)的输出端与所述的时延网络(107)的输入端相连,该时延网络(107)包含2N路光程差可调的时延网络单元,每个时延网络单元的输出端依次经耦合透镜(108)、光电探测器(109),由低噪声放大器(110)输出微波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控微波波束形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N路时延网络模块(107)由45°角直角棱镜组成,包括第一直角棱镜组(Ⅰ)的直角棱镜的数目分别为2n-1,2n-2,…2,1,0;第二直角棱镜组(Ⅱ)的直角棱镜的数目分别为0,1,2,…2n-1;第三直角棱镜组(Ⅲ)的直角棱镜的数目分别为2n-1,2n-1,…2n-1;第一直角棱镜组(Ⅰ)、第二直角棱镜组(Ⅱ)和第三直角棱镜组(Ⅲ)自上而下设置,第二直角棱镜组(Ⅱ)中直角棱镜的斜边与第三直角棱镜组(Ⅲ)中直角棱镜的斜边相对且纵向间隔为0地固定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第二直角棱镜组(Ⅱ)中直角棱镜的斜边中点对应的横坐标与第三直角棱镜组(Ⅲ)中直角棱镜的斜边的端点对应的横坐标一致,第一直角棱镜组(Ⅰ)的直角棱镜的斜边与第三直角棱镜组(Ⅲ)中直角棱镜的斜边相对,间距为d,并且第一直角棱镜组(Ⅰ)的直角棱镜的斜边的中点对应的横坐标与第三直角棱镜组(Ⅲ)中直角棱镜的斜边的端点对应的横坐标一致,所述的第一直角棱镜组(Ⅰ)在电机驱动下调整第一直角棱镜组(Ⅰ)与第三直角棱镜组(Ⅲ)的间距d,入射的平行光束先入射到第三直角棱镜组(Ⅲ)相应的直角棱镜,经第三直角棱镜组(Ⅲ)、第二直角棱镜组(Ⅱ)和第一直角棱镜组(Ⅰ)的直角棱镜光线折返和玻璃介质中的光程延时补偿后由第二直角棱镜组(Ⅱ)或第一直角棱镜组(Ⅰ)输出,送入耦合透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085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