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油管连接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70725.8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1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秦青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井豪机械配件厂 |
主分类号: | F16L33/00 | 分类号: | F16L33/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油管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汽车油管的连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插入式的汽车油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汽车油管安装过程中,对于油管连接的部分需要特别的加工。由于在日常生活和行车过程中,温度的变化都会对油管的形状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的更可能导致油管连接处的缝隙变大,从而导致漏油问题,影响安全。
发明创造内容
本发明创造针对上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油管连接结构,该结构能够解决在温度交变时,油管的缝隙始终能紧密的贴合,避免漏油问题的出现。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汽车油管连接结构,由硬管,软管,弹性部件和凹槽组成。
所述的凹槽设置在硬管一端的外侧和软管一端的外侧。
软管的内直径小于硬管的内直径,并且软管的外直径等于硬管的内直径,使软管可以插入硬管。
所述的弹性部件长度与凹槽的长度相等,弹性部件能够置于凹槽内并且不发生前后的移动。同时,弹性部件的上表面为粗糙表面,在连接后提供更好的摩擦力,使软管不会轻易的脱离硬管。
该发明创造的优点是通过弹性部件的压缩后的紧密连接,能有效的避免在温度影响下,缝隙变大而导致漏油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该汽车油管连接结构。
图2所示,是初始硬管结构。
图3所示,是初始软管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连接结构由硬管1,软管2,弹性部件3和凹槽4组成,凹槽4于硬管1一端的内侧和软管2一端的外侧,弹性部件3处于所述的凹槽4内,软管有弹性部件的一端插入硬管有弹性部件的一端,与硬管紧密结合。
如图2,图3所示,使用之前,弹性部件3均有一部分高出油管。使用时,将软管有弹性部件的一端插入到硬管有弹性部件的一端,并使弹性部件能够恰好重叠在一起。
如图1所示,使用时,软管2和硬管1上的弹性部件均被压缩,此时弹性部件3由于反作用力,在弹性部件的贴合处受到上下两面的挤压力,保证贴合处缝隙紧密连接。
同时,当温度发生交变,弹性部件3的贴合处缝隙却不会因温度的交变而变大。因为弹性部件3在软管插入硬管后已经被压缩,即使当温度的交变使得弹性部件3的体积发生缩小,但是,其受到的挤压力仍然存在,缝隙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保持紧密的贴合。同时,由于弹性部件3的表面是粗糙的,软管插入硬管后,也不容易发生向内或者向外的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井豪机械配件厂,未经常州井豪机械配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07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