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胰腺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70680.4 | 申请日: | 2013-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6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伟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61P35/00;A61K35/56;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胰腺癌 中药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胰腺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胰腺癌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较少见,多见于40~60岁,男比女多,胰腺癌多发生在胰头部,仅少数发生在胰体和胰尾部。胰腺癌由于癌肿发生的部位及病程的早晚不同,临床症状各异。腹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见于胰体及胰尾部,大多向腰背部放射。病情在发展过程中可有黄疸,晚期可出现腹部肿块,发热,锁骨上淋巴结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可能与环境中致癌物质、咖啡、吸烟和慢性胰腺疾病有关。胰腺癌是一种较为凶险的恶性肿瘤,虽然我国每2万人中大约有1人患有胰腺癌,但该病发展速度快病死率高。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报告,胰腺癌1年生存率为8%,5年生存率3%。我国统计资料5年生存率仅5%左右。近年来发病率逐年显著上升,美国胰腺癌发病率10年间升高了3倍,2010年新发病43140例,死亡36800例,居恶性肿瘤发病第十位,死亡率却高居第四位。我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人数上升趋势更是非常显著,近20年发病率增长约6倍。根据全国38个登记处2007年肿瘤登记数据,胰腺癌发病居恶性肿瘤第7位,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第6位。
胰腺癌总的病机系脾胃虚弱、肝气郁结致气滞、血瘀、湿热为患,久而结成坚块。胰头癌以湿热表现为多,胰体、胰尾癌则多见脾虚气滞之证。胰腺癌晚期的治疗应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或攻、或补、或攻补兼施。
胰腺癌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适当化疗,结合长期中医药治疗,有可能取得良好疗效;中期多手术姑息治疗,如手术不能切除,可行胆囊空肠吻合术以缓解黄疸,同时中医药治疗,也可配合放疗、化疗等;晚期则以中医药和对症治疗为主,或结合小剂量化疗。胰腺癌晚期中医治疗多采用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理气健脾之法。
胰腺癌属于中医“伏梁”、“痞块”、“黄疸”、“积聚”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为七情内伤、饮食不节而致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湿浊阻滞、气滞血瘀,日久形成本病,在《内经》也早已认识到本病与饮食肥甘及黄疸的关系,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曰:“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所致,久则脾虚,脾虚生湿,郁而化热,迁延日久,则致气滞血瘀,热毒内结。故治疗上多采用疏肝利胆、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破积散结等法。
胰腺癌早期症状并不典型,经常表现为类似于其他脏器病变的症状,导致一些有症状的被误诊误治,大多数确诊为胰腺癌者已是有远处转移或向远处转移迹象的中晚期胰腺癌,但是西医对胰腺癌晚期治疗效果不佳,只能是手术、放疗、化疗,切了再切,直到生命结束,病人一直在痛苦中度过,只有不足20%患者存在根治手术希望。大多数胰腺癌患者会出现体重下降、腹痛、黄疸、食欲差等症状,一半左右患者会发生上腹不适、腹胀、乏力症状,约两成患者有腰背痛、腹泻、黑便,体重减轻是胰腺癌患者最多见的症状。早期患者主要症状为上腹不适、食欲差、腹胀、乏力,一旦发生体重下降、腹痛、黄疸则提示可能为中晚期。中医称胰腺为脾积,胰腺黄疸、胃痛都是由脾虚引起的。目前,临床多不采用单一方法治疗晚期胰腺癌,多采用中医药综合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控制肿瘤的发展过程,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利用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提供一种副作用小、疗效好、成本低、无耐药性、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命的治疗胰腺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胰腺癌的中药制剂,其原料药材包括:肿节风、九香虫、雷公藤、山慈姑、乌贼骨、煅瓦楞子、扁轴木、苍术、白术、蟹壳、通城虎、山药、厚朴、扁竹根、炒白芍、炙甘草、一味药、蝙蝠藤、水黄杨木、白英、藿香、姜半夏和党参。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肿节风35~45重量份、九香虫15~25重量份、雷公藤6~15重量份、山慈姑15~30重量份、乌贼骨20~40重量份、煅瓦楞子15~35重量份、扁轴木10~20重量份、苍术10~25重量份、白术15~30重量份、蟹壳10~20重量份、通城虎20~30重量份、山药25~40重量份、厚朴15~25重量份、扁竹根10~15重量份、炒白芍15~20重量份、炙甘草20~35重量份、一味药10~25重量份、蝙蝠藤15~35重量份、水黄杨木20~35重量份、白英15~30重量份、藿香15~30重量份、姜半夏15~20重量份和党参20~30重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伟,未经孙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06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撞锁体机构
- 下一篇:一种单光束双工位大量程激光粒度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