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器人自动开堵炉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9179.6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7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刘罡;谭建勋;魏文鹏;于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3/00 | 分类号: | F27D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78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人 自动 开堵炉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机器人实现自动开堵炉眼的装置,属于冶炼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电石生产过程中,除了出炉操作外均已实现自动化生产,而出炉也是整个工艺过程中最为繁重的工序,现有的开炉眼、堵炉眼等操作一般为人工操作,存在很多危险性,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熟练程度参差不齐,在开眼和堵眼的过程中容易造成电石飞溅,造成人员灼伤,每年在密闭炉电石生产事故中,由于开眼和堵眼所造成的事故占总事故的50%左右。专利文献201010180190.1中公开了一种电热炼矿炉开堵眼机,可以完成自动开堵眼操作,改善了铁矿冶炼炉的出炉操作工艺,与此类似的装置还有专利文献201020225026.3公开的一种自动开堵眼装置。目前公开的自动开堵眼机均只适用于铁矿冶炼炉中,还没有应用在电石炉中,因为电石的出炉温度约为2000摄氏度左右,而铁水的出炉温度一般为1400摄氏度,且电石熔液比铁水的流动性更差;现有的自动开堵炉眼装置上均设置了多个不同的工具,通过横向移动整个装置来切换不同的工具,由此造成整个装置的结构复杂,且不便于拆卸更换易损耗的开堵眼工具。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电石出炉操作的自动化,使开炉眼、清理炉眼、带钎出炉、堵炉眼等操作能够自动完成,同时便于拆卸、更换易损耗的开堵眼工具,本发明提出一种机器人自动开堵炉眼装置,它包括导轨(1)、移动底座(2)、特种机器人(3)、电缆转送机构(4)、组合工具架(5)、隔热屏(10),其中导轨(1)沿炉眼(A)的轴线方向布置在地面上,在炉眼(A)和导轨(1)之间设有隔热屏(10),移动底座(2)可沿导轨(1)作前后移动,移动底座(2)上设有特种机器人(3),导轨(1)的前端侧面设有电缆转送机构(4),电缆转送机构(4)位于隔热屏(10)的后面,导轨(1)的后端侧面设有组合工具架(5)。
所述组合工具架(5)上放置了多种工具,包括烧穿器(6)、开眼器(7)、堵眼器(8)和拉渣器(9)。
所述特种机器人(3)具有五个自由度,它包括底座(3-1)、转座(3-2)、大臂(3-3)、小臂(3-5)、拉杆(3-4)、摇杆(3-6),底座(3-1)固定在移动底座(2)上,底座(3-1)的上端与转座(3-2)铰接,转座(3-2)相对于底座(3-1)可做腰转运动,转座(3-2)的上端一侧同时与大臂(3-3)和摇杆(3-6)铰接,大臂(3-3)的上端与小臂(3-5)铰接,摇杆(3-6)的另一端与拉杆(3-4)的下端铰接,拉杆(3-4)的上端与小臂(3-5)铰接。
所述小臂(3-5)包括回转电机(3-5-1),回转电机(3-5-1)固定在外筒(3-5-2)的后端,外筒(3-5-2)的内部设有旋转臂(3-5-3),旋转臂(3-5-3)的后端与回转电机(3-5-1)的输出端连接,旋转臂(3-5-3)的前部外侧设有导轮(3-5-6),旋转臂(3-5-3)内部还设有伸缩臂(3-5-5),伸缩臂(3-5-5)的后端与伸缩气缸(3-5-4)的缸杆铰接,伸缩气缸(3-5-4)的缸体固定在旋转臂(3-5-3)上,伸缩臂(3-5-5)可沿导轮(3-5-6)作直线运动,伸缩臂(3-5-5)的前端设有工具座(3-5-9),工具座(3-5-9)前端内部为外喇叭口形锥孔结构,工具座(3-5-9)上还设有夹爪(3-5-8),夹爪(3-5-8)的后端与夹爪气缸(3-5-7)的缸杆铰接,夹爪气缸(3-5-7)的缸体固定在工具座(3-5-9)上。
所述电缆转送机构(4)包括固定座(4-12),固定座(4-12)上设有横移小车(4-1),横移小车(4-1)上设有立柱(4-2),立柱(4-2)的上端与手指气缸(4-3)连接,手指气缸(4-3)的缸杆与压紧手指(4-4)铰接,手指气缸(4-3)的下端设有托叉(4-5),托叉(4-5)插入弹簧钳式电缆接头的接头底板(4-6)的孔中并支撑整个电缆接头,接头底板(4-6)上方设有接头压板(4-8),接头底板(4-6)和接头压板(4-8)之间通过中部的转轴(4-9)铰接,接头底板(4-6)和接头压板(4-8)的后部之间设有复位弹簧(4-7),接头底板(4-6)和接头压板(4-8)的前端内侧对应位置处均设有齿形供电板(4-10),其中一侧的齿形供电板(4-10)与电缆(4-11)导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91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框架式断路器用后备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组合桁架内置式重载梁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