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永磁电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8642.5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2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新田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2K1/14 | 分类号: | H02K1/1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杨谦;房永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电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永磁电动机。
背景技术
在由具有定子铁芯以及卷绕于定子铁芯的线圈的定子和具有永久磁铁的转子构成的永磁电动机中,考虑了将压粉铁芯(压粉磁芯)用作定子铁芯的构成(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2007-110862号,日本专利公开2008-245362号等)。压粉铁芯为分别使磁性粉末绝缘并对其进行加压成形而成的材料,具有成形的自由度高且小型化较容易的优点。但是,一般,压粉铁芯与一直以来被用作定子铁芯的硅钢板等相比,磁阻大。因此,若用于磁路长的路径部分,则交链磁通量降低。由此,通过将压粉铁芯用于定子铁芯的构成,很难有效地减少损失(铁损以及铜损)。
发明内容
因此,提供一种采用将压粉铁芯用于定子铁芯的构成,并能够减少损失的永磁电动机。
本实施方式的永磁电动机具备:定子,具有由软磁体形成的定子铁芯以及卷绕于定子铁芯的线圈;以及转子,具有永久磁铁。定子铁芯具备:铁芯部,由被个体(日文:単体)绝缘并沿旋转轴方向层积固定的钢板构成的铁芯部;以及由压粉铁芯构成的稍(日文:チップ)部。铁芯部具备:环状的路径部;以及多个凸极部,通过路径部被磁性连接并从路径部沿径向延伸。稍部被安装于凸极部的顶端,是其旋转轴方向上的至少一方的端部为比凸极部的旋转轴方向上的端部更向旋转轴方向凸出的形状,并具有沿径向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凸部。在凸极部的顶端侧的面上形成有能够收纳稍部的凸部的凹部。稍部的凸部被收纳于凸极部的凹部,由此稍部被安装于铁芯部。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第一实施方式,其为压缩机的部分剖面的侧视图。
图2为从压缩机的上面观察的俯视图。
图3为表示电动机的定子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4中的(a)为从上面观察转子的一部分以及定子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4中的(b)为表示被层积铁芯会聚的磁通量的图。
图5中的(a)为表示以往技术的、相当于图4中的(a)的图。
图5中的(b)为表示以往技术的、相当于图4中的(b)的图。
图6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1的图。
图7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3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适用了本发明的永磁电动机的压缩机的多个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此外,图1中的上下方向相当于旋转轴方向(轴方向),左右方向相当于径向。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3,对第一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图1以及图2所示的压缩机1被用于空气调节器(以下,也称为空调)。压缩机1具备容器2、盖3、脚部4等。另外,在图1中,对于压缩机1的一部分,以形成平行于旋转轴方向的剖面图的方式进行剖切并加以表示。
容器2是对铁板进行深拉深并形成筒状的结构。在容器2的上部存在开口。盖3是与容器2同样形成的。以盖住容器2的上部开口的方式安装盖3。脚部4几乎形成三角形的板状。脚部4包含三个橡胶制的设置部4a~4c。脚部4例如通过焊接被固定于容器2的下端部。在盖3的上部中央附近设有冷媒的流入口5。此外,在容器2的下半部设有冷媒的排出口6。在将包含压缩机1的各零部件组装为空调(组装完成)时,配管与流入口5以及排出口6连接,形成密闭空间。
在压缩机1内装有电动机7。电动机7为内齿轮型(内转型)永磁电动机。电动机7为在转子8的外周侧以及定子9的内周侧之间存在空隙(间隙)的径向间隙电动机。电动机7的转子8由旋转轴10、防冷媒部件11、转子铁芯12、永久磁铁13、转子上盖14、转子下盖15等构成。旋转轴10为铁制,并位于电动机7的中央。旋转轴10被可旋转地支撑于容器2内的压缩机机构(未作图示)。在旋转轴10的上端嵌合并固定有防冷媒部件11。通过防冷媒部件11的存在,从流入口5流入的冷媒被分路到外周部。
转子铁芯12是对硅钢板进行层积固定而形成的。转子铁芯12形成圆筒状。在转子铁芯12的中央形成有圆形孔。在转子铁芯12的上述孔插入并固定有旋转轴10。此外,如图2所示,在转子铁芯12形成有用于分别插入四个永久磁铁13的四个孔16。另外,在图2中,省略盖3、防冷媒部件11以及转子上盖14的图示。形成于转子铁芯12的孔16的剖面为C字形,其凸面与旋转轴10对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86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