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雾无滴聚氯乙烯大棚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8140.2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49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贾小波;张学明;孔秀丽;李长春;肖恩琳;张强;许永森;苏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B32B27/18;B32B27/30;B32B37/10;C08L27/06;C08K13/06;C08K9/12;C08K3/26;C08K3/34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3 | 代理人: | 张雯 |
地址: | 255400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雾无滴 聚氯乙烯 大棚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消雾无滴聚氯乙烯大棚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膜为三层复合结构,中间层厚度为表层厚度的2~3倍;
所述表层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聚氯乙烯树脂100份,稳定剂1.0~3.0份,增塑剂40~80份,加工助剂2~8份,润滑剂0.2~1.0份,酚类抗氧剂0.5~1.5份,光稳定剂0.2~2.0份,复合防雾无滴助剂2.5~3.0份,酞菁蓝0.01~0.3份;
所述中间层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聚氯乙烯树脂100份,稳定剂1.0~3.0份,增塑剂40~80份,加工助剂2~8份,润滑剂0.2~1.0份,酚类抗氧剂0.5~1.5份,光稳定剂0.2~2.0份,复合防雾无滴助剂3.75~7.5份,酞菁蓝0.01~0.3份;中间层中复合防雾无滴助剂浓度为表层中复合防雾无滴助剂浓度的1.5~2.5倍;
所述的复合防雾无滴助剂由7.5~10重量份防雾剂,30~55重量份无滴剂,40~70重量份缓释剂经过插层反应制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雾无滴聚氯乙烯大棚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雾剂为含氟脂肪酸甘油酯聚氧化乙烯醚、含氟脂肪酸甘露醇酯聚氧化乙烯醚、聚二甲基硅氧烷氧化乙烯醚等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复配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雾无滴聚氯乙烯大棚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滴剂为单硬脂酸甘油酯、单亚麻酸甘油酯、单油酸甘油酯、单月桂酸山梨醇酐酯、单棕榈酸山梨醇酐酯、单硬脂酸山梨醇酐酯、单油酸山梨醇酐酯、聚氧化乙烯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聚氧化乙烯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聚氧化乙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聚氧化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硬脂酸二聚甘油酯中四种或四种以上任意比例复配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雾无滴聚氯乙烯大棚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释剂为纳米级水滑石、纳米级硅藻土或纳米级绢云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雾无滴聚氯乙烯大棚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雾剂为含氟脂肪酸甘油酯聚氧化乙烯醚与聚二甲基硅氧烷氧化乙烯醚按质量比0.3:9混合的复配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雾无滴聚氯乙烯大棚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滴剂为聚氧化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聚氧化乙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单油酸山梨醇酐酯、单硬脂酸山梨醇酐酯、硬脂酸二聚甘油酯按质量比5:2.5:25:10:2.2混合的复配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雾无滴聚氯乙烯大棚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癸二酸二辛酯、偏苯三酸三辛酯、柠檬酸三丁酯、亚磷酸三(壬基苯基)酯、环氧大豆油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雾无滴聚氯乙烯大棚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工助剂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丁二烯接枝共聚物或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丁二烯接枝共聚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雾无滴聚氯乙烯大棚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酚类抗氧剂为四[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季戊醇酯。
10.一种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消雾无滴聚氯乙烯大棚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为:
10.1、复合防雾无滴助剂插层工艺:按重量份将纳米级缓释剂40~70份、复合防雾剂7.5~10份、复合无滴剂30~55份加入无水乙醇溶剂中,纳米级缓释剂与无水乙醇质量比例为1:8~10,在45~50℃的反应温度下,强搅拌反应2~3小时,过滤后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研磨制得复合防雾无滴助剂;
10.2、物料配混工艺:分别按照重量份聚氯乙烯树脂100份,稳定剂1.0~3.0份,增塑剂30~100份,加工助剂2~8份,润滑剂0.2~1.0份,酚类抗氧剂0.2~2.0份,光稳定剂0.2~2.0份,复合防雾无滴助剂中间层3.75~7.5份、表层2.5~3.0份,酞菁蓝0.01~0.3份在高低速混合机组混合,至混合温度100~130℃时,将物料放到低速混合机,待物料温度冷却至38~42℃时出料;
10.3、压延工艺:采用三层共挤复合压延工艺,其中中间层复合防雾无滴助剂浓度为表层1.5~2.5倍,中间层厚度为表层厚度2~3倍,压延温度为160℃~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814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果梗软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版材烘干装置